
美麗新農村
舞蹈跳出農家樂
風景如畫
文化廣場
樂游新農村
亞姐參觀文明生態村
本版圖片由通訊員龍泉攝
近年來,瓊山區農村常聽到的歡笑聲中,有海口城里人的,有北方“候鳥”的,甚至還有宇航員的。紅旗鎮本立、泮邊、嶺門、南疇湖被稱為四大精品村,多次承辦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現場會,接待來自省內外的游客。2009年4月19日,本立村民還見到了溫家寶總理親切的笑容。溫總理的高度評價給瓊山區人民以巨大鼓舞。
瓊山自古就有“瓊臺福地”的美譽。2003年成立瓊山區以來,8年打基礎、修跑道,瓊山區積蓄了高速發展的實力。特別是瓊山區注重新農村建設,成功創建500個文明生態村,使廣大農村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村居民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更多的實惠。
□本報記者 黎光
歡樂農家
令人羨慕的新家園
走進瓊山區文明生態村,規范統一、漂亮雅致的樓房,布局合理的鄉村小道,讓人眼前一亮,仿佛走進了一幅漂亮的圖畫中。
龍鱗村是瓊山區2007年初創建的文明生態樣板村。2008年初,該村的農村合作社推出了村民集資入股,采取“自主建設、自主經營、自我收益”為管理模式的農家樂,這一創新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每年北方“候鳥型”老年度假團隊前來居住、旅游。
鷺鳥天堂田心村,一條300米的觀鳥小道蜿蜒于綠蔭之間,不時會有鷺鳥從身邊掠過。每年4月至10月間,超過上萬只鷺鳥悠然棲息村子四周的綠樹上,鳥語花香,美景醉人。
“以前家家戶戶養豬,1年養1頭,還污染環境。現在村里集資建起了生豬養殖場,專人負責看管,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一年出欄3批,收入翻了好幾倍。”田心村黨員陳垂武說,村民集資配套建起了沼氣池,村民做飯用沼氣,沼液還能澆灌蔬菜。
多谷屯村被譽為長壽村,谷豐糧多,全村41戶人家中70歲以上老人有20多人,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村莊位居小丘之上,空氣清新。新建的綠色慢行道在果樹間穿行,到此一游,騎車、散步、垂釣、采摘、娛樂,對城里人來說,樣樣都有新鮮感。
瓊山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幫助農民增收,瓊山區委區政府以及有關部門近年來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從醫療保險、扶農補貼,到中心鎮建設,瓊山區的一系列惠農措施讓農民收入實現了從單一型向多向型轉變,縮小城鄉環境、觀念、收入三大差距。
瓊山區著眼于產業帶動,發揮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去年紅旗鎮已成功推進街面改造、文化公園、產業安居、農副產品市場等四個項目,這種模式為瓊山區中心鎮的建設創造出一條新路子,也為全省、全市提供了經驗。
“兩色”旅游 讓城里人回歸田野
創建文明生態村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讓村民自我欣賞?當500個文明生態村在瓊山大地像鮮花一樣綻放的時候,瓊山區委區政府思考的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經過深入調研,區委區政府提出,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充分挖掘農村的綠色、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讓文明生態村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品牌。實踐證明,瓊山區的文明生態村正成為城里人頻頻光顧的后花園。
一條條綠色慢行道連接城區和鄉村,城市人在這里找到“慢下來”的感覺。在“十一五”的基礎上,瓊山區計劃沿海榆東線公路、濱江西路瓊山段到鐵龍公路等地建設總長180公里的綠色慢行道。目前,大坡多谷屯的“綠野仙蹤”慢行系統、紅旗風情小鎮一期10公里綠色慢行道已啟動,即將啟動嶺門村27公里綠色慢行道。
瓊山區旅游局局長王武介紹,通過創建文明生態農村、引導農村發展農家樂等旅游項目,瓊山區的鄉村旅游業得到迅速發展。同時引進旅游企業開發鄉村游,目前有8家企業進駐舊州、大坡、三門坡、云龍、紅旗、嶺南、大水等鎮村。
瓊山的紅色革命老區多,瓊崖縱隊改編舊址、馮白駒故居、潭口抗日第一槍舊址等都是瓊山發展紅色旅游的資源。精明的瓊山人不僅把紅色老區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且串聯成線,發展紅色旅游,與發展經濟掛上鉤。
王武認為,紅色旅游文化這篇文章做出了瓊山特色。目前瓊山有多處紅色旅游景點,是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之一,也是全國30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之一。
旅游規劃
百里長廊打造海口“最美鄉村”
從中長期來看,瓊山區在《海口市瓊山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打造以海榆東線公路為主軸的百里新農村生態旅游長廊來促進新農村建設。
百里新農村生態旅游長廊是指瓊山區海榆東線50公里兩邊,這里鄉村風景優美、民風淳樸。《規劃》將這里定位為海口、瓊北地區乃至全國的后花園、南國鄉村熱帶風情體驗基地、避寒養生的理想居住地。
《規劃》提出以文明生態村為載體,以海榆東線公路為發展軸,按城鄉統籌、以點帶面、以線串點、組團聯運、一村一品、產業延伸的思路聯動開發,完善村莊旅游分布圖、景點標示牌等公共設施和停車場、公共廁所、醫療保健室、治安崗亭等基礎設施,構建以觀光游覽、度假休閑、會議經濟和農業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促進城鄉和諧發展。主要項目有南國威尼斯水城、龍灣國際休閑旅游區、海口戶外休閑、綠道、旅游名鎮和名村等項目。
在“十二五”期間,瓊山區規劃了一系列產業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云龍衛星城、紅旗風情小鎮、舊州古韻小鎮、大坡生態小鎮、龍塘服裝小鎮、三門坡龍灣國際休閑旅游區和甲子譚仙產業園等項目的陸續啟動,推動了中心鎮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業基礎建設和文明生態村建設。
以海榆東線為主軸,從嶺門、泮邊、堆插、龍鱗、加樂湖、玉仙等村莊中,選擇2—3個村莊建成上檔次的鄉村游龍頭項目,通過示范帶動,打造“一廊、三區、四鎮”,把瓊山“百里鄉村旅游長廊”建設成為游客觀光度假、風情體驗、生態養身、休閑娛樂、紅色文化教育的“鄉村游”勝地,形成城鄉一體的旅游發展格局。
以龍灣國際休閑旅游區、南國威尼斯城為支撐,以萬畝橡膠、萬畝胡椒、萬畝荔枝、龍眼、萬畝香蕉、萬畝菠蘿等熱帶綠色經濟作物、熱帶水果為特色資源,打造三門坡、大坡、舊州、甲子的大農業生態、大綠色田園、大低碳經濟觀光體驗的生態文化養生旅游區。
以云龍鎮瓊崖工農紅軍改編舊址、馮白駒將軍舊居、玉仙村,紅旗鎮本立村、泮邊村等革命老區村莊為特色資源,打造云龍、紅旗紅色文化旅游區。
瓊山區鄉村,將傳出越來越多的歡聲笑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