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海口市西海岸,椰樹婆娑,大海遼闊。就在這樣的布景中,被譽為“會展天堂”的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巍然崛起在海岸邊,像大鵬展翅欲飛,成為海口一景(見上圖,本報記者古月攝)。
18個月,這被譽為“承載著海南人夢想”的浩大項目,從夢想變成了現實,完美展示在世人面前,其建設速度堪稱海南建設史之奇跡。
一個項目與一份夢想
俯視我國版圖,海南位于中國的最南端,地處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腹地,也是中國面向東盟的“橋頭堡”之一。
然而,一個令人尷尬的現實是:在全國各地會展經濟風生水起,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的大背景下,作為我省省會城市的海口,現有會展中心展覽場館面積小,限制了會展產業的發展。
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化功能的會展中心,助推海口乃至海南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升海口在國際國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已刻不容緩。
2009年,海口市決定將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用地土地使用權進行公開掛牌競投,天利(海南)公司通過參與競投,取得了該項目的土地使用權和項目開發權,并按照“政府主導建設、企業投資經營”的模式進行開發建設。
其目標是打造成集會議、展覽、酒店、文化交流、商務活動、旅游觀光等要素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區,成為海南省乃至全中國民眾休閑、旅游觀光的地標景點。
一項設計與一種文化
項目規劃與建筑方案設計成了該項目建設前期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天利(海南)公司則公開征集方案,并邀請了20余名國內外著名專家進行評選。
“一座優秀的建筑,必然是融于環境,能夠表達地域特征,且有文化品位和時代精神的建筑。”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總工程師扶長生如此認為。因此,“海南元素、現代設計”成了評選的硬標準。
專家們在海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中尋找最能體現海南特色以及熱帶濱海省會城市特色的建筑語言,用現代的材料、流動的空間,把這些特色融合其中,使傳統文化、地域特色與現代建筑交相輝映。
通過多個方案比選,最終選擇了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設計團隊———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的設計方案。
該方案在設計上結合節能、環保等綠色主題,充分考慮沿海建筑景觀,從外觀看十分具有現代大型建筑物特色,在總體布局和功能安排上融入海南獨特的熱帶濱海風情和海洋文化元素,屋頂整體呈波浪型,連綿起伏,似波浪,似一只展翅的大鵬,主體建筑造型新穎、獨特,在全國120多家會展中心中獨樹一幟。
一種挑戰與一個奇跡
2009年11月25日,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在海口西海岸開工奠基,一個龐大的工程由此啟航……
這一項目除建筑、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5個常規專業外,還涉及50多個專項。單獨建筑主體周邊長約1.5公里,有8.4萬平方米雙曲面波浪形多變化大面積屋面,為國內首創,造型和結構相當特殊。為達到設計效果,鋼結構屋面采用鋼量達3萬余噸,需裁成3萬多塊鋼板進行空中拼接,共有10萬余根鋼管銜接連在一起,其規模之大、功能之多、技術之復雜,在海南建筑建設史上極為罕見。
作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標志性工程,天利地產集團提出了18個月竣工。跟國內同類型項目相比,工期相對較短,幾千名建設者開始和時間賽跑。他們克服了施工困難、惡劣天氣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實施“三班倒”、“白加黑”式24小時不間斷作業推進項目進程,創造了施工奇跡。
2010年5月21日,會議中心主體土建封頂;2010年7月,項目全部主體工程提前實現結構封頂;2011年3月18日,整個工程正式通電,進入精裝收尾、設備調試、場地全面綠化階段。
經歷了18個月的艱苦攻堅,海南國際會展中心昨天竣工,一個體現海口熱帶濱海特色的精品工程全面投入使用,填補了海南沒有大型會展中心的空白,也將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城市名片”展現在世人面前。
(本報海口6月29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