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綠道大視野:海南騎向“慢游時代”
小綠道大視野:海南騎向“慢游時代”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林可婷    2011-07-12

車友愜意騎行在定安縣“百里百村”的綠道上,感受鄉土文化魅力。記者 張杰 攝

  2011年,改變海南人民出行方式的有兩件事:一是東環高速鐵路在元旦前通車,人們的出行快捷了不少;另一件是多個市縣建設了數百公里的“綠道”,更多人選擇“慢游”海南。

  去年7月,海南黨政代表團到廣東考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和省委副書記、省長羅保銘親自帶領各部門、各市縣的主要領導騎上自行車,體驗了著名的增城綠道。“在增城綠道上經歷了震撼一課。”一位海南干部這樣形容在綠道上的感受。此后,海南多個市縣開始學習增城經驗,大力打造綠道,到今年“五一”小長假前后,海南綠道漸成氣候。

  幾輛自行車、三五好友,騎行在窄窄的小綠道上,山岡、河流、樹林、田野、莊園、村落一一掠過,但綠道展現在人們視野里的不僅僅有這些,也包括人們對生活方式變遷的探尋,以及隨之帶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的思索。騎行中,海南的“原鄉”、海南的“土著”、原汁原味的文化和旅游體驗也順著綠道撲面而來。

  地理視野:

  連接人與自然的走廊

  進入2011年,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第二個年頭,一股建設方便自行車騎行者的“綠道”、鼓勵“慢游”的熱潮在瓊島涌動。

  3月以來,長50多公里的定安“百里百村”綠道網和10多個服務點陸續投入使用;4月初,環繞文昌八門灣的54公里綠道網建成接待游客;5月19日“中國旅游日”,100多公里的海口綠色慢行休閑系統一期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再加上從去年以來屯昌先后投入使用的6條總長40多公里綠道,已經有4個市縣有綠道開門迎客,道路總長250多公里。此外,三亞、昌江、萬寧等多個市縣也計劃或正在建設考慮了自行車騎行需求的綠道或旅游道路。滾滾車輪似乎正載著海南騎向一個低碳、休閑的“綠道慢行”時代。

  這些綠道所依托的環境和自身條件都各不相同,并由此體現出不同的特色。如文昌八門灣綠道依海而建,在紅樹林中穿行;定安和屯昌的綠道深入丘陵原野深處的各個村落,一派田園風光;海口的綠道特色更為多樣,有西海岸的海邊長廊,也有的在地質公園的火山群中穿行,還有的連接起一個個文明生態村。

  綠道,這個概念源自美國,是英文“greenway”的直譯,意思就是一種自然走廊。美國學者查爾斯·里特(Charles Little)在研究專著《美國的綠道》里曾下過一個經典定義: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游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它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

  也就是說,綠道是連接人和自然的走廊。國際景觀生態協會美國分會主席杰克·埃亨指出,“連接是綠道的最主要特征”。它提供給人們一種相對更原生態的行動方式,使人們與自然和文化景觀能夠更加親密的接觸,這正是綠道的魅力所在。

  從這個角度來看海南首批建成綠道的市縣,就有了一些共同點。首先,所有已建成的綠道都集中在海口這個全省最大都市的周邊,這里有大量的城市人口和從此中轉旅程的游客,綠道為他們在“后花園”提供了一種新的休閑方式。其次,這4個市縣所在的瓊東和瓊北地區擁有較豐富且特色鮮明的自然景觀,比如火山群、紅樹林、冷泉等,成為綠道建設依托的景觀基礎;再次,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文明發達的地區,綠道經過的許多農村和漁村環境優美,仍然保持了較原生態的文化風貌,還有與眾不同的火山古村落,大大深化和擴展了綠道的內容和內涵。

  開發建設海口“綠野仙蹤”觀光綠道的海南潤京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微微說:“隨著城市生活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親近自然,體驗農家鄉村生活,釋放工作壓力。不少游客慕名來騎行,游玩,觀賞田園風景,感受‘慢行’生活方式。”

[page]

  歷史視野:

  海南綠道的前世今生

  在國內,綠道絕對是一個新穎的概念。目前,全國真正建成綠道網的只有廣東珠三角地區,而有組織、成規模正在建設綠道網絡的也只有四川成都和海南。

  追尋海南最早的綠道,海口市演豐鎮一條10多公里長的鄉村道路也許算得上其中之一。早在2003年前后,為配合文明生態村的建設,當地在紅樹林保護區的外圍修建了一條鄉村道路,連接起多個文明生態村,意圖打造一條紅樹林特色的鄉村旅游“綠道”,還曾有企業在路上設電瓶車供游客觀光之用。但它和其它早期建設的綠道一樣,在那個時期很快歸于沉寂,直到今年“綠道”熱潮興起,它又被人們記起并得到修復和拓展。

  人們普遍認為,一次廣東之行是海南綠道的轉折點。

  去年7月,海南黨政代表團到廣東考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和省委副書記、省長羅保銘親自帶領各部門、各市縣的主要領導騎上自行車,體驗了著名的增城綠道。“在增城綠道上經歷了震撼一課。”一位海南干部這樣形容在綠道上的感受。此后,多個市縣開始學習增城經驗,大力打造綠道,到今年“五一”小長假前后,海南綠道漸成氣候。

  定安“百里百村”綠道就是如此。“百里百村”本來是定安文明生態村建設的一個概念,從2007年起,定安先后投入8700多萬元打造。而增城之行后,定安縣委即對媒體表示,要學習增城綠道理念,提升“百里百村”建設水平。目前,便利自行車出行的綠道網已成為“百里百村”吸引游客的新突破口。

  具有普遍性的是,幾乎每一條綠道都和文明生態村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也是海南綠道區別于外省的最大特點。有學者認為,通過綠道吸引游客,發展鄉村旅游,推動文明生態村建設,這成為政府發展綠道的重要動力。衛留成日前在考察文昌綠道時就說:“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是我們發展旅游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

  但在自行車愛好者看來,近年來海南自行車運動的興起真正為綠道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當前,自行車運動在全國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海南也是一樣。據海南省自行車協會估計,海南已經有自行車愛好者數萬人,他們迫切需要更適合騎行,更增加騎行樂趣的道路———綠道。

  若是在下午下班時分走進屯昌體育館的自行車免費出租點,就能感受到這股“自行車熱”:150輛自行車不久就被全部出租了,沿著縣城周邊的6條綠道騎行已經成為許多市民每天下班后的鍛煉習慣。屯昌縣文體局副局長魏宗武說,去年和今年初該縣兩次承辦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在全縣掀起了自行車運動的熱潮。如今在屯昌有眾多的自行車愛好者,還成立了社團,在此熱潮推動下,政府逐步將一些鄉村公路改建成適合自行車騎行的綠道,并且綠道網仍在不斷建設延伸中。“其實屯昌目前外來的‘騎友’游客還不多,是本地居民運動休閑的熱烈需求推動著我們的綠道建設。”

  “綠道的作用主要就在于吸引這些普通民眾和一般愛好者。”省自行車協會會長嚴春江說,綠道一般難度不大,“發燒友”不會作為自己征服的對象,但是可以增加騎行的樂趣,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和“入門級”愛好者關注和喜愛自行車運動,并成為他們的休閑方式。

  文化視野:騎行中認識“原鄉”海南

  “對于騎車人來說,海南無疑是個不可多得的騎行圣地,海風、沙灘、椰林,如畫風景,加上強度難度適中的線路,讓越來越多的人奔向天涯海角,感受豐富多彩的輪上之旅……”這是自行車發燒友“走走悠游”(網名)在網上寫下的一段話。

[page]

  也許很多海南人還沒有意識到,海南早已是國內自行車愛好者心目中最著名、最經典的騎行線路之一。對于“騎友”們,海南究竟有什么樣的魅力如此吸引人呢?

  海南省自行車協會成員、在海南“騎友”中頗有名氣的“發燒友”吳圣海說,在自行車文化中,騎行的過程最為重要,騎行者時刻都和道路周圍的環境密切接觸,發生著互動,這和坐在封閉的汽車里,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的傳統旅行方式截然不同,更有利于人們感受海南隨處可見的美景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讓人們在景區之外認識一個真正的海南。

  旅游,永遠是對異域體驗的追尋,而這種體驗越深入、越真實,對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綠道,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它的文化價值。正如國際景觀生態協會美國分會主席杰克·埃亨的研究所展示的:綠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態、文化、社會和審美等等。它的豐富性是傳統商業旅行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在和“騎友”的交流中,在網上無數騎行海南的游記中,很容易就能夠感受到,自行車愛好者心目中那個圣地般的海南到底美在哪里。很顯然,它不在亞龍灣豪華的酒店群里,不在景區導游千篇一律的解說詞里,不在普通人難以享受的高爾夫球場上……他們心中真正的海南,是沿著小小綠道穿梭于山、海、田園之間的海南美景,是一個個翠綠環繞的寧靜海南村落,是村子里熱情淳樸的普通海南農民笑臉,是村民們捧出的美味可口的地道海南美食;甚或是田野里一個勞作的農民、路邊一條清澈的小溪、一顆挺拔的椰子樹……海南的“原鄉”、海南的“土著”、原汁原味的文化和旅游體驗順著綠道撲面而來。

  “不僅如此,騎行者也會通過綠道給當地居民帶入一種文化的交流,特別是那些比較偏遠的村莊。”嚴春江說,騎行者一般都喜歡和當地人進行交流,騎行本身也是展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文化交流無疑對本地的發展也會帶來好處。

  比較視野:海南需要怎樣的綠道

  今天,全世界有多達數千個國際、國家和區域層次的綠道項目,僅美國就有上千個,這些項目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海南應該學習和參考哪些經驗來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綠道網絡呢?

  臺灣是華人世界較早建設綠道系統的地區,擁有遍布全島的各種步道、自行車道,但記者印象最深的還是高雄的一條城市綠道。這條綠道沿著著名的愛河幾乎縱貫整個高雄,串起一片片綠地,沿愛河形成一條帶狀的公園,成為眾多市民休憩健身的場所,也可以讓自行車暢快地在都市中騎行。臺灣朋友說,正是從對騎車族的關注開始,從愛河的改造開始,高雄扭轉了一個臟亂的工業城市形象,成為人們心中獨具風情的現代都市。

  “無論建設什么樣的綠道,首先都必須從騎行者的角度去思考。”吳圣海說,綠道不需多寬,但路面要平整,要有明確的指示,沿路要有一些配套的服務措施等等。

[page]

  去年,海南省自行車協會組織了一次增城的騎行活動,參加者對增城的綠道贊嘆不已。專為自行車設計的道路,巧妙的線路設計,布局合理的驛站,都讓騎行者感到貼心和充滿樂趣。最讓人贊賞的是這里的人文環境:綠道常常在果園中穿行,但騎車的人沒有誰隨意摘取水果、破壞樹木或者亂丟垃圾,而沿途村莊的人們也對騎行者給予充分的尊重。

  “其實自行車運動對人文環境要求很高,在這方面海南還需要大力建設。”嚴春江說,2009年曾有一支歐洲大俱樂部組織在海南的騎行活動,他們對自然風光非常滿意,但因為人文環境的欠缺,最終選擇了云南等地作為騎行點。“比如騎著摩托車追逐騎行者、故意打喇叭等等常常碰到的現象,既不禮貌也不安全。”

  廣東目前已在全國率先建設了覆蓋珠三角地區的綠道網絡,由6條各具特色又相互連通的綠道組成,全長約1690公里,直接服務人口約2565萬人,估計可帶動消費450億元,實現了珠三角城市群和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的對接。

  海南的騎行者也迫切希望擁有環繞全島的綠道網。“環島線一直是騎行海南的最主要線路,如果能夠把各市縣建設的綠道對接,建成相互連通的環島綠道,那將實現我們的一個夢想。”吳圣海說,海南當前的條件不能和廣東相比,并不一定要修建龐大的專用綠道,對現有道路稍加改造一樣可以實現這個目標。

  實際上,已投入海南的綠道中,僅文昌環八門灣和海口西海岸、“綠野仙蹤”等少數綠道有專門建設的自行車道,其它綠道多是對已有鄉村道路加以整修。這種模式同樣得到了騎行者的認可。“只要做好最基本的兩點,一是安全,二是標識。”吳圣海說。

  安全是騎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為此,海南“騎友”們建議,應該把有限資金主要投入到道路整修,包括填補坑洼、平整路面。考慮到“村村通”道路一般較窄,還應該適當加寬兩側路沿,便于自行車與機動車并行時避讓,有條件的在路側畫出自行車道。道路的標識也必須鮮明,在路口一定要有指示牌,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最好還有線路圖。此外,還應該有適當的配套措施,即設立一定數量的驛站和服務點,提供休憩、飲水等,還應該配備簡單的騎行裝備和修車工具。

  嚴春江笑著說,“騎行者所需要的綠道其實很簡單,不需要道路多好、驛站多豪華,大榕樹下放些桌椅就是一個服務點,幾個村里出產的地瓜、木薯、花生就是很好的零食。”她認為,好的綠道,好在風景、好在服務、好在特色。要通過驛站把村子里好吃的、好玩的、具有本地特色的都展示在游客面前,豐富綠道的內容,打造風情獨一無二的海南綠道。

  海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海口已經將綠色慢行休閑系統納入了城市規劃,計劃建設網際化綠道,而全省的休閑綠道規劃也已經啟動。(記者 彭青林)

[page]

  多功能綠道刺激經濟增長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最多建設綠道的國家,其東海岸綠道全長4500公里,途經15個州、23個大城市和122個城鎮,連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歷史文化遺跡,是全美首條集休閑娛樂、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游于一體的綠道,服務3800萬居民,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游收入。

  荷蘭阿姆斯特丹

  世界上最適合騎自行車的城市

  城市里有龐大的自行車道系統,隨處可見的租車點和存車設施,超過40%的人口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也許私家車將從這里開始逐漸退出城市。

  日本

  綠道網串起名山大川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但仍通過綠道網的建設來保存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日本對國內的主要河道一一編號,加以保護,通過濱河綠道建設,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同時,綠道串聯起沿線的名山大川、風景勝地,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機會和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凈土。

  新加坡

  無縫連接綠道促社會和諧

  新加坡于1991年開始建設一個串聯全國的綠地和水體的綠道網絡,連接山體、森林、主要的公園、體育休閑場所、隔離綠帶、濱海地區等。通暢的、無縫連接的綠道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閑娛樂和交往空間,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充滿情趣的花園城市。

  德國

  綠道整合推動舊城更新

  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劃將百年來原本臟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在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魯爾區成功整合了區域內17個縣市的綠道,并在2005年對該綠道系統進行了立法,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建設實施。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国产69精品麻豆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segui久久综合精品|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xxxxbbbb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肉丝袜久久|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