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海南視窗7月18日電(記者肖霈、通訊員林先鋒、王議霄):近來,越來越多的城市人群周末或節假日選擇都鄉村去休閑度假,鄉村休閑游、“綠道”慢騎、農家樂倍受熱捧。明清海南唯一探花郎故居——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來,知名度得到極大地提升,不少島內外游客慕名前來參觀張岳崧故居,重走“探花路”,追尋先賢不畏艱苦、長途跋涉上京赴考精神,今年以來,共吸引20多批次4000多游客,掀起了定安鄉村休閑旅游新熱潮。
7月16日上午10時,澄邁縣國土資源環境資源系統共150多人,挎上背包,備好干糧,來到定安縣龍湖鎮,沿著當年張岳崧從小山村里走向集鎮的路程,重走探花路。踏著崎嶇的石板路,走過窄小石拱橋,沿路上綠意盎然,不少游客紛紛摁下快門,記錄下文人張岳崧當年曾經走過的赴京趕考道路。
帶著7歲兒子前來重走探花路的王女士說:“之前,早有所聞張岳崧的故居,這次特地帶孩子過來學習他艱苦求學的精神,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毅力,也希望孩子能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加刻苦學習。”高林村的講解員張黨權說,這條路從高林村到永豐鄉集市約有5公里,路況崎嶇泥濘,山嶺灌叢茂密,可想當年張岳崧只身一人從這里徒步上京趕考是多么的辛苦。今年以來共有4000多人前來觀光旅游,20多批次近2000人重走“探花路”,追溯先賢求學精神。
據了解,高林村位于定安縣東南部與海口市甲子鎮交界處,建村至今已有257年,全村有48戶253人。這里是海南清代惟一探花張岳崧的故里,擁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的美譽(其次子張鐘彥登進士、四子張鐘秀中舉人、其孫張熊祥亦中舉人),堪稱“海南第一家”。村子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傳統建筑風格,其房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整齊劃一,七縱三橫的巷道,規劃脈絡清晰,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設規劃的村莊。它不僅保存有豐富的文物古跡,還保存豐富的非物質遺產。該村民居90%為清代建筑,尤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岳崧故居、張氏宗祠為代表,同時還有“日月井”、“古官道”、駝峰木雕、匾額、張岳崧手書之陰刻葵木楹聯等,匯聚了清代的建筑藝術精華,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是海南清代民居魂寶。
如今在高林村村內的民居依舊時模式而建,路巷全部用清石鋪設,修舊如舊,古樸自然。張岳崧后人秉承先輩遺風,尚學重教,人文蔚起,代代人才輩出,解放后,幾乎家家戶戶都出過大學生。每年在中考和高考前夕,許多考生都慕名前來拜祭張岳崧,人數多達上千人,目的就是學習他敢于與外地考生拼才學,人窮志不窮、艱苦求學的精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