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搶救性清理發掘有了階段性進展,其中出土了灰燼、燒骨、炭屑等一些文化遺物、遺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稱,這為“北京人”用火增添了新證據。此外,這次發掘出土了脊椎動物化石數量近千件。
遺址內部發現灰燼
早在上世紀30年代,我國科學家就提出了“北京人”已開始“用火”的論斷,但后來有國外學者對“北京人”是否能夠用火存在懷疑,他們認為周口店遺址中發現的灰燼不是來自遺址,可能是自然火。
這次出土的灰燼、燒骨、炭屑等文化遺物、遺跡,為“北京人”用火增添了新證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高星介紹,因為這些遺物、遺跡都來自發掘層面,屬于遺址內部,這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新依據。
高星說,從6月24日正式發掘至7月13日,發掘隊完成了猿人洞西壁剖面發掘區的布方、地形測量和第1-10水平層(每20厘米為一個水平層)的清理發掘。
人工石制品已發現數十件
此次,發掘發現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脊椎動物化石和文化遺存,主要出土于第3層和第4層上部。脊椎動物化石數量近千件,其中大多為小型嚙齒類、食蟲類和鳥類化石。大中型動物化石材料基本為殘破的牙齒、肢骨等。
經初步鑒定,出土動物化石種類包括獼猴(上頜骨1件)、熊(完整犬齒1件、臼齒1件)、鹿(上頜骨2件及零散牙齒數枚)、鬣狗(糞化石多枚)、嚙齒類(上下頜及零散牙齒、肢骨等多件)、食蟲類(上下頜及零散牙齒數件)、鳥類(上下頜及零散牙齒、肢骨等多件)。
在石制品方面,目前已經發現人工性質明確的石核5件、石片37件、石錘5件、刮削器5件、砍砸器2件、斷塊6件以及疑似石制品118件。
■ 互動
周口店遺址文化節周六開幕,觀眾可預約體驗
10幸運觀眾可參與現場發掘
本月15日至30日,周口店將舉行遺址文化節,10名幸運觀眾將在專家指導下參與遺址發掘工作。
昨日,周口店遺址清理發掘階段性進展新聞發布會召開。據悉,為期半個月的“周口店遺址文化節”活動,將包括模型制作、參與發掘等內容。
其中參與發掘活動包括模擬發掘和抽取幸運觀眾參與現場發掘。周口店遺址管理處主任楊海峰介紹,為讓觀眾體驗考古發掘的樂趣,遺址博物館開辟有300平米的模擬發掘區域,8月17日、22日、27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16∶00在,觀眾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體驗模擬發掘。
楊海峰說,8月15日上午10∶30前,在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內,將憑當日門票抽取10名幸運觀眾,在專家指導下參與遺址發掘工作。
以上各項參與體驗活動可提前預約,預約咨詢電話:69301080。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