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市八門灣的一塊清代村規民約碑,碑文上顯示了當地村民們自覺保護紅樹林自古有之。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山良中樹木……如盜大樹罰錢三千文拿者賞錢三千文外人賞罰加倍……”這段文字是記者24日上午從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頭苑村委會下村二隊的云氏公廟內一石碑上抄錄下來的。這塊題為《聯眾重禁山良木記》的石碑立于光緒年間,是該村村民百余年來持續保護紅樹林的歷史見證。
在村民云天統的記憶里,小時候他就見過這塊石碑,不過由于年深日久,石碑早已被泥土和青苔侵蝕,字跡早已模糊不清,所以很多村人只知道這是塊祖傳下來的石碑,至于具體內容是什么所知者并不多。后來,在經營農家樂飯店事業有成后,對這塊石碑一直存有好奇心的云天統,請來了專門雕刻石碑的師傅對這塊石碑進行了細致的清理和復原,終于一還這塊百年石碑的真面目。
記者在云氏公廟看到,這塊石碑鑲嵌在公廟的墻體中,碑面被清理得很干凈,歲月的痕跡也只能從繁體的石碑文字中覓得。碑文的末尾處清晰地刻有立碑的年限: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據碑文所載,聚集在這片村子繁衍生息的村民,由于屬于濱海田園地帶,覓食安居總賴門前的海山良。后來“人心日變戶口日繁而偷取無不日甚”,所以該村云昌振等有名望的鄉紳父老就于光緒十三年聯合眾人立下村規民約保護村前的海山良,定下禁山良定行例條,規定山良中的樹木不論生枯大小多少,凡私自偷盜者都要罰錢,而積極抓拿偷盜者的村民可得賞錢,如果發現是外人來偷盜則罰款加倍,外人幫忙抓拿偷盜者的賞錢加倍。
這塊石碑中約定保護的樹木,就是紅樹林。坐著小船沿著與頭苑下村緊密相依的河道前行,連片濃綠的紅樹林從灘涂一直延伸到海中。紅樹林的深處是動物的樂園:海螺款款蠕動、彈涂魚飛身而躍、招潮蟹張牙舞爪……在距該村十余分鐘路程的地方是紅樹林保護站。爬上保護站的瞭望塔頂層遠眺,林木在潮起潮落中時隱時現,隨波蕩漾,有如出水芙蓉,形態婀娜多姿。
這樣美麗的景色得以保存,有賴于八門灣一帶如頭苑下村一樣為之付出心血的眾多村民,以及百多年來形成的樸素的環保意識。云天統頗有心得地說:“我二十多年前承包的那片漁塘里,一棵紅樹都沒砍掉,也因此造就了今日獨特的景致。許多到綠色棧道騎行的游客每次到這里都會停下腳步休息,有興致的吃客還會事先預約好在塘里釣魚。這里的魚蝦蟹絕大多數都是野生的,如果當年不護下這片紅樹林,怎么會有今日的收獲呢。”(記者許春媚 吳棉 特約記者許環峰)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