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tyimages供圖)
●出行野外時最好與人結伴,不要獨自探險;鉆山林、過草地時,最好穿上長袖衫、長褲及鞋襪,戴上草帽
●野外遇蛇咬傷無法判斷是否有毒時應按有毒急救處理,第一時間清洗或燒灼傷口后及時送往附近醫院急救,在24小時內使用相應的抗蛇毒血清治療
●遇到群蜂蜇傷,除了盡快清除毒刺外,還要防過敏休克;被螞蟥叮上時切忌猛拽,應通過拍打將其震落后清洗傷口并做止血、消毒處理
夏秋之交,節假日自駕車出游的城里人越來越多。不少玩膩了常規路線者開始向驢友“轉型”,鉆山林、過草地、溯河流,但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也增加了與蛇蟲“狹路相逢”的機會。由于缺乏應急常識且對蛇蟲傷害認識不足,近年來各地驢友受傷的個案不斷增多,有人甚至因救治不及時而喪命。
專家提醒,眼下正是蛇蟲活動頻繁時節,出行野外時最好與人結伴,不要獨自探險。在鉆山林、過草地時,最好穿上長袖衫、長褲及鞋襪并扎緊袖口、領口,戴上草帽。一旦在野外被蛇咬傷又無法判斷是否毒蛇時,應按毒蛇咬傷急救,第一時間清洗或燒灼傷口后及時送往最近的醫院急救,盡量在24小時內使用相應的抗蛇毒血清治療;被群蜂蜇傷時,除了盡快清除毒刺外,還要防過敏休克;而被螞蟥叮上時,切忌用力拽,應通過拍打將其震落后清洗傷口并做止血、消毒處理。
新聞背景:被毒蛇咬傷 驢友險喪命
日前,一群驢友結伴游煙臺昆崳山,于草叢中休息時,其中一名男子忽然覺得腳踝一陣鉆心疼痛,一抬頭發現自己已被一條青蛇“突襲”。男子很快暈厥,不省人事,幸虧同伴及時打120求助并將其抬下山用救護車速送醫院搶救,才逐漸脫離生命危險。
近年來被毒蛇咬傷的個案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因此喪命——2008年10月,寧波就有驢友出行被毒蛇咬傷后不治身亡。而在各種戶外旅游的論壇里,防毒蛇的提醒十分顯眼,有驢友甚至將自己被毒蛇咬傷后的治療過程寫下來跟網友分享,感慨這種瀕死的經歷實在太驚險。
專家提醒:夏秋時節毒蛇活動頻繁
“以前蛇傷病人基本是農民、野外作業者或是經營蛇生意的、殺蛇的廚師,這些年各地的患者中確實多了些驢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信平教授分析稱,一方面,近年來由于各地生態保護意識加強,野外蛇種得以“休養生息”;另一方面,現在喜歡自駕車出游的人越來越多,不少走膩了常規路線者開始向驢友“轉型”——逃離城市,到野外尋找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也增多了與蛇類“狹路相逢”的機會。
每年夏秋正是毒蛇活動頻繁的時節,此時的南方潮熱依舊,不少人出行仍多以輕便單薄的短裝為主,四肢多外露;而且,不少人喜歡在草叢、樹林、溪畔等蛇類常??赡芙涍^的地方歇腳,因此很容易受傷。
建議:出行野外盡量穿長袖衫長褲
“出行野外時,最好三五人結伴同行,不要獨自去探險。”李信平建議,在野外鉆山林、過草地時,最好穿上長袖上衣、長褲及鞋襪,扎緊袖口、領口,必要時將褲腳也扎在襪子里,并戴上草帽;實在無法“武裝”而不得不裸露在外的皮膚最好搽點防蚊蟲的藥水;女性切忌抹香水、發膠等有強烈芳香氣味的化妝品,不要穿著太鮮艷,以免誘發毒蜂攻擊。盡量少在蛇類喜歡待的潮濕樹陰下和草地上坐臥。
行走在野外時,可就地取材找根木棍,經過草叢繁茂的地方或人跡罕至的樹林、溪畔時敲敲打打,趕走可能潛伏的蛇。但有時打草也未必總能驚走蛇,比如眼鏡王蛇就會主動攻擊人,有根棍子在手上,危急時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身作用。若看到蛇時尚未驚動它,盡量避開走;若已引起其注意,應保持鎮定,站在原處注意其來勢以便左右避閃,伺機用手中的棍子自衛,也可將手中物品扔向旁邊轉移其注意力,或把衣服、雨披扔過去蒙住它后盡快跑開。
[page]支招:蛇傷蟲害應急處理貼士
“這個時節在南方的野外游玩,除了要防蛇咬,還要防蜂和螞蟥等毒蟲的叮咬。”李信平提醒說。
一旦遇到上述蛇傷蟲咬出現不適癥狀怎么辦?他給出以下幾條應急處理貼士:
1.蛇咬傷:
第一時間稀釋毒液防擴散
據李信平介紹,通常被血循毒類毒蛇或混合毒類毒蛇咬過后,傷口局部常留有一對毒牙痕跡,且周圍會出現明顯腫脹,伴有劇痛甚至發黑、發紫、流血不止。而被無毒蛇咬后可留兩排鋸齒形牙痕,局部雖也有疼痛,但滲血少。
“也有些人被毒蛇咬后一開始局部或全身癥狀并不明顯,拖到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才處理,但往往已太遲。”李信平提醒說,若被蛇咬后難以判斷是否有毒時,建議按毒蛇咬傷情況急救處理。比如,在現場找干凈水源沖洗傷口,清洗過程中適當擴創——將傷口切開點,盡量擠壓、稀釋毒素;也可第一時間用打火機、火柴等燒灼傷口破壞毒素;盡快用繩子或布條結扎傷口近端并將患肢放于低位,減緩毒素回流心臟擴散向體內的速度。而在趕往急救點時最好有人背或抬,若沒人,受傷者走動要緩慢,避免奔跑,以免血循環加快致毒素迅速擴散。
治療方面,最好在24小時內及時使用相應的抗蛇毒血清,但被眼鏡王蛇、蝰蛇咬傷,國內無相應抗蛇毒血清,只能采取積極的對癥治療及預防、治療并發癥。只要治療對癥、及時,大多數蛇咬傷病人都能轉危為安。
2.蜂蜇傷:
盡快清毒刺防過敏休克
在野外活動時,如被蜂群蜇傷后,必須在第一時間檢查傷口,小心地拔除毒刺并用清水洗滌傷口。很多人認為蜂毒不如蛇毒危險,其實不然。專家指出,普通人受幾只馬蜂蜇,可能出現局部皮膚腫痛,問題不太大,但對蜂毒引起的過敏反應者則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
因此,在現場除了及時為患者做好局部處理之外,還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臉面蒼白、血壓下降、氣促甚至呼吸困難等過敏性休克癥狀。萬一患者發生休克,在送往醫院急救途中應注意保持其呼吸暢通,可用人工呼吸、心臟按壓等急救處理。
3.螞蟥叮:
及時止血防感染
野外螞蟥種類極多,草地或是山溪、泉水中都有,喜歡溯溪的人群遇到的機會更大。雖然被它叮上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因其吸血量大,被叮咬后傷口又容易流血不止,若不及時止血并作抗感染處理,可致感染、發炎甚至潰爛。
專家提醒,一旦被這種“吸血鬼”叮上身,切莫用力硬拉,以免適得其反被吸得更緊,或者只扯出其身而將口器留在皮下,更易擴大傷口并引起感染。比較簡單的做法是拍拍被咬附近的皮膚將其震落,或用煙頭、火柴等將其燙落,清洗傷口后再指壓一小會以止血,若有碘酒或酒精,馬上涂上消毒傷口更安全。 文/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信平教授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