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海南頻道10月7日電(記者金敏 夏冠男)“對聯一定要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那是這里的魂。”滿頭白發的王集門拿著一本《三亞盛德堂詩抄》,叮囑在墻上裝修的工作人員。
在中國最南端的歷史文化名鎮三亞市崖城鎮水南村里,椰樹環抱的市級文物古建筑“盛德堂”的重建工程已近尾聲。三亞市退休干部黎月光、何擎國與海南師范大學附中退休校長王集門冒著熱帶陣雨,正在策劃怎樣布置展室。斑駁模糊的墻壁上是宋代名相趙鼎留下的對聯:“世代衣冠一派儒流源有自,門庭詩禮千古道學永相存。”
從事了40多年文化工作的何擎國告訴記者,崖城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厚,這里有2000多年的建鎮歷史,歷史文化名人享譽中外。僅唐宋兩朝,被貶謫到此的著名宰相、名宦就有30多人;黃道婆在這里生活了30多年,后來把黎族的紡織工藝傳到了中原;鑒真大師在此第5次東渡日本最終成功;這里還是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封地。
崖城雖地處“天涯”,但這里的人們愛國愛家,鄰里和睦。宋太祖年間宰相盧多遜被朝廷流配崖州,當地“幽人學士”不懼朝廷淫威,給他多方關照。有感于當地淳樸的民風,他寫下了“魚鹽家給無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遠客杖藜來往熟,卻疑身世在桃源”的詩句。
王集門告訴記者,他和黎月光、何擎國都是這里的文物保護“志愿者”,海南一家旅游企業開出5000元月薪聘請何擎國去做顧問,被他婉言謝絕。為了保護和建設好古鎮,他們不顧高齡、不辭辛勞去云南麗江、江蘇周莊、浙江烏鎮等地考察,回來后啟動了修繕古城門、騎樓街等8個文物保護重點項目。
當記者問黎月光,做文物保護“志愿者”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時,他回答說,2007年5月31日,得知崖城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古鎮被國務院批準的消息后,他們3位相約來到寧遠河邊的一家小酒店,喝完了整整3瓶“山南米酒”,酩酊大醉直至深夜,真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何擎國告訴記者,文物保護要是“鉆進去了”,有時高興得叫人“發狂”,但遇到繞不開的麻煩又不僅僅是一句憂愁可以說得清的事。三亞市政府為崖城的文物保護工作撥款1.54億元,他們激動得幾個夜晚睡不著覺。
保平村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成功后,他們卻為這些清末民初的古民居如何保護發了愁。去年11月,修建通往保平村道路時,一位折遷戶死活不搬,三個人急得團團轉,已過花甲的黎月光,站在傾盆大雨中孩子般號啕大哭起來。
崖城瓜菜協會會長盧日高告訴記者,這些年鎮里經濟發展了,僅瓜菜產值就有11個億,很多人富了想建新房,但又不允許破壞老民居,想讓市里撥地建新居或周轉房,幾十萬一畝的土地就把人難住了,希望各界朋友幫助呼吁,幫助崖城解決文物保護方面的難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