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等3家單位近日聯合發布了《2011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報告——區域比較》,報告對我國30個省份和34個大中城市的綠色發展水平進行了測算。在參與測算的省份中,海南的綠色發展指數為0.169,位居第5;海口的綠色發展水平則位列參與測算城市的第2位。
“總的看,海南資源環境承載潛力優勢明顯,經濟增長綠化度高,說明海南省政府結合自身資源環境優勢,在發展經濟過程中較多地貫徹了綠色理念,但政策支持度還有提升空間。”《2011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報告》課題組負責人李曉西教授表示,海南的綠色發展潛力巨大。
兩大指標靠前
綠色發展指數有3個一級指標,其中海南的經濟增長綠化度和資源環境承載潛力排名均比較高。
該報告顯示,海南經濟增長綠化度排名全國第9。其中,經濟增長效率指標、第一產業指標、第二產業指標、第三產業指標,四個二級指標分列第6、8、20、9位。“除第二產業的綠色發展水平稍微有些落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綠色發展水平都較高,海南總的經濟增長效率還是很高的。”李曉西如是表示。
經濟增長綠化度的三級指標共22個,其中海南排名居全國前1/3的指標有9個,位居全國末十位的指標5個,這5個指標中,尤其以六大高載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突出,排名全國第28。
海南資源環境承載潛力位居全國第4。其中,資源豐裕與生態保護指標、環境與氣候變化指標兩個二級指標分列全國第5和第4,居全國前列。可見,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水、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和氣候條件好,資源承載潛力較大,環境壓力較小,從而可以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的環境事件,也為海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資源環境承載潛力三級指標共計19個,其中海南排在全國前10名的指標有8個,包括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重、森林覆蓋率等,排在全國末10名的指標有5個,包括單位耕地面積化肥農藥使用量、人均公路交通氮氧化物排放量等。
海南相對優勢明顯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李曉西認為,海南首先是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較大,資源承載空間大。海南森林覆蓋率穩居全國前列,森林資源豐富;全年降雨充沛,人均水資源量排名全國第2;此外,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等其他各類資源也很豐富。“優良的資源、氣候條件,為海南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較強承載空間,在目前全國資源匱乏、發展空間不夠的情況下,這一比較優勢更加突出。”他說。
另一相對優勢是,人均和地均污染物排放量小,環境承載潛力大。他舉例說,海南的二氧化硫去除率和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去除率分列全國第5和第7,這與政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當然,這一方面是因為海南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本來就不大;人口較少是另一原因。這讓海南的整體環境承載潛力較大。”他舉例說,海南的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等指數值,均排全國第1位,單位土地面積二氧化硫排放量則排名全國第3。
“海南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都排名第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列全國第2和第5位,這是值得很多省份學習的。”他強調道。
政策力度有待加大
該報告顯示,海南的政府政策支持度指數排名在全國處于中等水平,居第20位。
海南的綠色投資、基礎設施、環境治理3個二級指標分列第14、25、11位。相比較經濟增長綠化度和資源環境承載潛力這兩個一級指標而言,海南的政策支持度優勢并不明顯。“雖然海南目前的環境問題不像其他很多省份那么突出,但也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強政策支持力度,防止出現‘先污染后治理’。”他說。
他認為,從政府政策支持度三級指標的排名可看出,海南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還不是很高,環保支出和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度也僅處全國中等水平,尤其是基礎設施指標大部分排名都較靠后。例如,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排名第28。
“如果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度的話,海南在提高綠色發展指數上還有很大空間。”他說。(本報海口10月13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