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熱議“海南文明大行動”:
消除不文明行為 我們自己受益
■本版文/記者 林瑩 許欣
將持續三年的“海南文明大行動”引起海口市民熱議。
志愿者協會鄭興杰:
倡導文明活動應當制度化
“這是一場非常‘來得及’的行動。”海南省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鄭興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不文明行為宣戰,營造公平和諧文明的社會氛圍,這是老百姓期盼已久的事情。這次行動由黨委和政府積極推動,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消息,這將成為海南未來三年內進行的一場自上而下最有意義的“全民運動”。
鄭興杰告訴記者,他們志愿者協會已經做了一年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在行動”,效果很好。志愿者隊伍在街上高舉著一些語言詼諧生動的宣傳口號,如“不要像劉翔一樣跨欄”、“交通文明,你懂的”等等,這些本是市民自己也非常清楚的交通規則,通過志愿者面對面的宣傳和提醒,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警示和監督作用。很多市民在這樣的活動面前,更加自覺自律。他認為這樣的倡導文明行為的方式不僅僅局限在交通文明,還可以擴展到旅游文明、教育文明等等領域。因此他認為“全省文明大行動”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起來后,勢必會掀起一股人人學文明、做文明人、監督不文明行為的風尚。
鄭興杰認為,黨政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來鼓勵助人為樂,保障見義勇為,同時還應啟動機制性的活動來倡導道德文明建設,來引導市民的文明行為,這應該是一件長期而制度化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使文明大行動真正深入民心,改變市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同樣,面對一些不文明行為和邪惡事件,有關部門應該從苗頭上進行制止,嚴格執法、公正執法,避免一些不文明行為從苗頭演變成為不良習慣,然后又從不良習慣演變成為邪惡事件。
市民霍先生:
消除不文明 我們自己最受益
1日上午,許多熱心市民撥打了本報熱線,對因抓賊而殉職的保安伍思東給予了贊揚,并暢談了對“文明大行動”的感受。同為安保人員的校警王先生表示,伍思東忠于職守捍衛群眾的利益而與歹徒搏斗最終殉職,他的精神值得贊揚和學習。市民霍先生是一名中學教師,他說,從南國都市報上了解到海南要進行三年的文明大行動后,他感到很振奮。他是15年前從內地來海南工作的,雖然感受到海南這些年的變化,但城市和市民的文明程度還有待提高。當他看到活動提出的一些主要任務,比如公民文明行為規范知曉率達到90%、機關作風改進等等時,覺得這場全民運動很有意義。“消除不文明行為,我們自己就是受益者”,霍先生說,可能有些人被限制被約束不習慣,可是大家都按規范行事、文明行事,社會風氣就正了。如果大家都不違章,車禍就會少很多,出門開車走路就會安全一點。如果大家都懂得禮讓,爭吵就會少一點,矛盾就會減少。所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做文明人,自己最受益。
一位教育專家眼里的
海南“十大美德”“十大陋習”
根據長期觀察,結合他人評價,通過橫向比較,我省教育老專家林澤龍覺得,海南人具有許多優良品德,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良習慣。他初步概括出了“我們的十大美德和十大陋習”。他說,這里所說的十大陋習絕非海南人獨有,但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卻顯得格外扎眼。
十大美德
1、愛國愛鄉,情系家園;
2、善良、淳樸,誠懇、謙和,富有同情心;
3、為人低調,不事張揚,在公共場合極少大聲喧嘩;
4、知足常樂,心態平和,不易沖動,不走極端,亦不好斗,大街上極少見到群聚滋事、打架斗毆的人群;
5、熱情好客,克己待客,“寧可自己省一年,不省待客這一餐” ,如果事先沒來得及備菜,即使宰掉正在下蛋、抱窩的母雞也在所不惜;
6、樂于助人,對問路者細加指點,有時干脆帶人走一程;
7、對外來文化持審慎的開放態度,善于借鑒、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
8、不大過問他人隱私,不干預他人私生活,對他人無關大節但可能招致非議之處能持包容態度;
9、婦女賢惠,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婆媳、妯娌關系較為融洽;
10、白喜事偷偷辦,盡量不驚動同事、朋友和街坊,大街上也未見搭棚子設靈堂、徹夜吹打守靈以及一路燃放鞭炮的送葬車隊。
十大陋習
1、啃一根甘蔗弄臟一條路,嚼一口檳榔染紅一條街;
2、衣著不整,男人赤膊、穿著褲衩招搖過市,男男女女穿著睡衣、拖鞋上街;
3、當街晾曬內衣內褲,致使街道兩旁“萬國旗”迎風招展;
4、環保意識較差,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高空拋丟垃圾,當街傾倒垃圾;
5、闖紅燈,爬欄桿,行人不走人行道,摩托車逆向行駛,機動車隨意停放;
6、喜歡賭博、買私彩,希冀一夜暴富的心理甚烈;
7、隨地大小便;
8、損壞公共設施;
9、亂堆亂放,亂占公共空間,在公園、橋下、路邊、草地睡臥;
10、不注意坐姿,當眾盤腿、蹺腳而坐。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