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2011環海南飛行拉力賽舉行飛行拉力比賽。圖為兩架動力三角翼飛行在萬寧興隆上空。本報記者宋國強攝
本報興隆12月28日電(記者高虹陳超)今天上午9時,在興隆人民廣場,16架色彩斑斕的動力懸掛滑翔機(動力三角翼)挾著轟鳴的聲響,直沖云霄,展開了一場驚險而精彩的飛行拉力賽。這也是自今年12月17日2011環海南島飛行拉力賽開賽以來,首次進行的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動力三角翼飛行拉力賽。
由于天氣和風速等原因,原定海口—東方、東方—三亞、三亞—萬寧等賽段的動力三角翼飛行拉力賽不得不取消。今天,連日來被陰雨籠罩的興隆晴光初放,每秒5米—7米的風速也適合動力三角翼飛行,飛行愛好者們期待已久的動力三角翼拉力賽才得以展現在“天空舞臺”。
今天的拉力賽起點為興隆人民公園,終點是日月灣,途經東山、芳桂塘、石梅灣等3個賽站,全長48.7公里。“此次拉力賽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精確飛行時間。”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航空一部動力三角翼項目負責人楊宇心介紹,賽前飛行員要根據當地的氣象和風速,預估出一個飛行時間;待實際飛行后,再將預估的飛行時間與實際飛行時間相比較,看誰的時間差距最小,誰便是拉力賽的冠軍。“實際上,每相差一秒都要扣分,因此對飛行者的挑戰很大。”
記者在拉力賽賽段看到,一架架動力三角翼先后排列有序地沖上云霄,3架墊后的動力三翼排成三角形,拉出橙色、黃色的彩煙,為蔚藍的天空涂上斑斕的色彩,引得行人駐足觀看。
來自安徽的飛行員張啟發第六個起飛,他預估的飛行時間是37分鐘,實際飛行時間為38分鐘。讓張啟發高興的不僅是較滿意的比賽成績,沿途美麗的景致更讓他醉心,“空中看海南真是太美了,一路上有田園、稻田、海岸,尤其是石梅灣,一簇又一簇浪花拍打著礁石,太美了,可惜當時沒帶相機拍下來。”
中國航協動力懸掛飛行隊副隊長裴國慶預估的飛行時間是30分鐘,最后用了31分鐘完成飛行。他說,精確飛行與當時的氣流、風向、風速有關,要求飛行員要及時調整飛行速度、航向,把握時間,因此最后一個賽段的飛行尤為關鍵,可以將此前飛行的誤差都盡量彌補回來。
由于比賽成績需要經過精確核準,此次拉力賽成績將在12月30日頒獎典禮上才揭曉。
另外,今天下午,拉力賽還在興隆人民廣場舉行了直升機競技比賽。
[page]12月28日,在萬寧市日月灣海邊,一架動力三角翼在進行繞標競速。本報記者宋國強攝
動力懸掛繞標表演似彩蝶翩飛
如果把20米高的充氣標柱看成一枚枚巨大的花蕊,五顏六色的動力懸掛飛行器恰似一只美麗的彩蝶,輕巧的繞著“花蕊”飛行。今天下午,在萬寧日月灣的海邊洼地,參加2011環海南島飛行拉力賽的中國航協動力懸掛飛行隊,化身彩蝶,在藍天下進行了精彩的繞標表演。
根據規則,表演者按照規定路線,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4個呈矩形順序設置的充氣標柱,然后返回起飛點。一次完整的繞飛充氣標柱表演,必須是飛行器從“開始”旗門進入,最后通過“結束”旗門完成表演,其間機體的任何部位都在標柱外側通過,繞飛時懸掛小車在充氣標柱上的投影不得低于最低中控制環帶,這個高度大約在3米左右,也不得高于充氣標柱頂端,也就是不超過20米。
今天海風從東吹來,氣流條件不算好,但飛行技藝高超的表演者們還是接二連三地飛上藍天,只見他們迎著海風起飛、升騰,在陽光下盤旋360度,找準角度接近充氣標柱。在繞行時,駕駛者小心翼翼地讓機翼保持平穩,但繞行時產生的高速氣流甚至會讓機翼傾斜成70度,驚險的場面會讓地面觀看者替飛行者捏一把冷汗。
為了讓表演者清楚進退表演場地的具體邊界,組織者事先在場地上埋設了3面小紅旗,表演者從半空中俯瞰到了3個紅點,就能判斷出自己的具體方位。雖然表演場地較偏遠,但精彩的繞標飛行還是吸引了一些當地群眾,他們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抬頭仰望天幕,不時興奮地對藍天指指點點,訴說著心中的歡愉。本報記者陳超高虹(本報興隆12月28日電)
[page]幾位小朋友被動力滑翔傘所吸引。本報記者宋國強攝
賽場揭秘:筑一道“立體”安全保障
本報興隆12月28日電(記者高虹陳超通訊員蔣亞明楊卓越)經過海口、東方、三亞等賽站的運作、磨合,2011環海南島飛行拉力賽確保了賽事最重要的問題——安全。本屆拉力賽開閉幕式表演部總指揮、競賽部副總指揮、國家體育總局航電模中心航空綜合部主任宋茂森,向記者介紹了本次比賽過程中的“立體”安全保障系統。
對于低空飛行器來說,海南島的氣候特點、航線選擇、包括空管等都有不同的特點。宋茂森說,這次賽事調用的器材中,所有發動機都是航空發動機,安全系數極高。另外,還要求參賽飛行員必須有過轉場和長途飛行的經歷,而實際上有些參賽的飛行員長途飛行都達到了幾百乃至上千公里,飛行員里也有一些對海南地理、氣象、氣流非常熟悉的人。
動力三角翼的速度一般只有每小時80公里—90公里,長途飛行時在空中時間較長,由于涉及空管問題,所以就要求飛行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飛行完成。在轉場飛行的技術準備環節,幾個在空軍服役過的老飛行員也參與進來,協助準備。
宋茂森介紹,低空長途轉場最重要的就是領航,飛行員要按設定的路線飛,而不能飛“迷糊”了。賽事組委會這次給每架飛機統一配發了GPS導航系統,所有點的詳細數據信息都已提前輸入。在整個轉場之前會派有經驗的飛行員用速度較快的動力三角翼在空中進行先期探路,把空中的云高、能見度等氣象實況反饋給后面的大部隊。另外,空中還有2架直升機,在首位進行相應保護、觀察。當然,沿途也已準備了若干個備降場。
由于動力三角翼飛行高度比較低,基本都在200米以下,所以組委會也會在轉場時提前派車輛在沿途查探氣象變化。在整個航線地面上,組委會設2個至3個機位,飛機飛到臨近幾十公里時就可以接受相應指揮。由于有些航線是在海面上飛行,飛機進入海上時也有組委會準備的海上救生船進行安全保障,這次有的賽段就準備了5、6艘救生船。可以說,本次賽事從空中到陸地,再到海上建立了一個立體的安全保障體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