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細說“綠化寶島”
椰樹、榕樹等鄉土樹種掩映海口濱海大道,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椰風海韻景觀。本報記者李幸璜攝
[page]封山育林:
保證海南生態安全
“封山育林是海南的生態安全問題。”土生土長的楊小波告訴記者,海南在漫長的自然進化中,大自然演繹出了保障海南生態安全的完美屏障。如保護海岸帶,有珊瑚群、紅樹林、青皮林等;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中部的熱帶雨林等。
“臺風帶來的雨量高度集中,如果天然林被破壞,水源涵養能力也會直線下降,一遇強降雨就容易形成澇災。”楊小波提醒,我省近幾年出現的洪澇災害,雖是極端天氣帶來的,但也有天然林被破壞的原因。
對此,劉強持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天然林被破壞,許多濕地也被填埋。“從源頭來說,森林涵養水源的能力大大下降;從流域來說,地表被破壞被改變被硬化,雨水不能迅速滲透,形成地表水;從入海口來說,很多自然形成的河流、入海口被堵死。這樣,一遇臺風形成的強降雨,留不住、滲不透、出不了,自然就易澇易旱。”
“人工經濟林雖是森林的一種,但它的生態功能不可與天然林相提并論。封山育林,是涵養水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為海南構筑堅固安全的生態屏障。”對于海南的天然林以及中部山區的熱帶雨林,兩位專家都堅決認為:“這是絕對不能碰的生態高壓線。”
楊小波建議,我省各市縣,只要有次生林、灌木林的地方,都應劃為生態公益林保護,嚴格封山育林,在重點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進入我省的項目應嚴格審批,抬高進入門檻,凡要占用林地、破壞天然林的項目應拒絕進入。
環境修復:
自然生態的綠化再生
“環境修復,科技要求很高,它是通過綠化的手段讓自然界的生態功能再生,并改善生態系統。”劉強一直從事被破壞海岸帶的保護與修復研究,嘗試將鄉土樹種引入海防林并替代木麻黃樹。
他說,海防林的恢復、建設、保護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決策者應有長遠的眼光和規劃,要系統地逐漸將單一的木麻黃海防林演化為天然林型的海防林。“這樣的海防林,既有生態功能,也有景觀功能,還兼具經濟效益。”
“環境被破壞,破壞的不僅是景觀,還有生態安全。”楊小波說,近幾年來強臺風給我省造成的巨大損失警示我們,要加強對退化環境的修復,恢復其原有的生態功能,如利用鄉土樹種營造混交林、沿海地帶建設防風林、保護并恢復紅樹林、全省25度以上坡度的地方一定要退耕還林,以及疏浚河道、清理排洪渠等。
本報記者范南虹(本報海口1月4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