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杜添江(左)和愛人梁惠貞把店門打開,準備開始營業。
當日是農歷大年初二,在海南興隆華僑農場,73歲的歸僑杜添江和家人早早就忙碌起來,他在農場里開了一家地道的印尼餐館,每天都生意很好,連春節期間也是顧客盈門。
杜添江1960年從印度尼西亞歸國來到興隆華僑農場,見證了農場由蠻荒閉塞的窮鄉僻壤,發展成現在著名的農業和旅游經濟區,歸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
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新華社海口1月25日電 題:“我見證了興隆的巨變”——一位印尼歸僑的自豪
新華社記者周慧敏
農歷大年初二的中午12:00,海南省萬寧市興隆鎮一家印尼餐廳迎來了一個臺灣游客團,餐廳里頓時熱鬧了起來。
這家印尼餐廳的主人是一對歸僑夫婦,今年73歲的杜添江和老伴梁惠貞。記者看到,這家印尼餐廳的裝修風格十分別致,到處點綴著木雕、油畫等精致的手工藝制品,整個餐廳充滿了濃郁的東南亞風情。“這些都是從印尼帶回來的。”杜添江說。
杜添江告訴記者,餐廳是去年春節前開業的,這一年來,餐廳生意一直不錯。這幾天由于游客太多,他和老伴一直沒閑著,整天在餐廳里忙碌。
之所以在興隆開一家印尼餐廳,杜添江說是跟這里的東南亞文化特色有關。
“東南亞文化在興隆已經扎根60年了。”杜添江說,比如咖啡文化,在別的地方都是茶館多,但在興隆鎮上卻有100多家咖啡廳。
“還有飲食文化。”杜添江說,很多小吃比如千層糕、椰子酥等都是歸僑們從印尼帶回來的,現在已成為興隆特產。
杜添江在印尼出生,1960年回到祖國,那一年他才20歲。“當時我懷著滿腔的熱情回來,希望能報效祖國。”他說。由于在國外長大,剛回到中國時,杜添江感覺落差很大。“當時興隆太落后了,住的是茅草房,一來臺風,整個房屋都被掀翻了。”他回憶說,“但我愿意跟這里的人民同甘共苦,共同建設新的生活。”
杜添江在興隆讀書畢業后,成為當地一名中學教師,之后又當上了學校的校長。后來,他被調到興隆華僑農場工作,1999年退休時,他是華僑農場的副場長。“這50年多來,我見證了興隆的巨變。”他說。
如今,興隆從一個不知名的邊陲小鎮變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區。杜添江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說,興隆的變化太大了,如今到處都是酒店、樓房,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興隆的咖啡、東南亞歌舞、溫泉等特色旅游產品都十分受游客青睞。興隆還剛剛舉辦了歡樂節、國際沖浪節,節日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來他的印尼餐廳吃飯。
“興隆的變化,我們也作出了貢獻。”杜添江開心地說。他還告訴記者,最初興隆的溫泉就是他帶頭找專家開發出來的。
現在雖然退休了,但作為海南興隆印尼僑友會的會長,杜添江仍然在發揮著自己的余熱。最讓他自豪的事就是,去年春節期間,杜添江帶領興隆華僑農場一支年輕的藝術團走出國門,到印尼進行友好訪問,受到了當地華僑的熱烈歡迎。
[page]
1月24日,杜添江的兒媳婦梁金華在店內擦拭餐桌準備開始營業。 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page] 1月24日,杜添江的歸僑朋友專程從廣州來拜年,他的愛人梁惠貞為朋友的小孫子送上壓歲錢。 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page]
1月24日,杜添江一家在和從廣州來拜年的歸僑朋友聊天。 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