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秋節開始籌備一直忙到臘月下旬
不叫過年叫“做年”
假如你在海口過春節,假如你會說海南話,你會納悶為什么很少人說“過年”一詞。家住靈山鎮的李明寶向記者介紹,海口及其附近地區的許多人認為過年是“做”出來的。在當地的民俗中有這么一句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原來,海口人籌備年一般是從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后就開始了,要一直忙碌到農歷十二月下旬,包括腌公雞、填肥鴨、圈家豬、備做年錢等等。
采屋:一把掃帚只掃一間屋
除夕前幾天,記者在李明寶家看到,一家人忙前忙后,就連家中的4歲小孩也用吃奶的勁幫忙搬東西。李明寶向記者解釋道,他們全家人在忙著“采屋”(海南話),這是“做年”的頭等大事。李明寶的妻子陳蓉告訴記者,“采屋”要做的事情就有好多。記者注意到,陳蓉用青竹枝葉捆成大掃帚,將屋頂、屋檐及墻壁上堆積的灰塵、蜘蛛網等臟物清掃得干干凈凈。記者還注意到,一把掃帚只能掃一間屋、不能重復用兩次,掃過后就得扔掉。陳蓉說,這種習俗在海口鄉下很講究,代代處處相傳。鄉下所說的“采屋”是一個大概念,除大清掃屋宅的灰塵臟物外,還包括清洗家具、衣被、打掃庭院衛生等,每到這些時候,村中婦女們都很關心這件事,見面第一句話便問:“你家采屋了沒有?”
備年貨:全家分工有序齊上陣
年糕是海南過年中必可少的年貨之一,不同地區做出來的年糕也是不同的。海口人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八和二十九的時候就開始張羅著做年糕,這個時候做出的年糕講究的是新鮮。李明寶的母親何秀琴向記者介紹,他們家的年糕是用糯米碾成的粉末和黑砂糖后,攪成的糖槳攪均勻,然后倒入竹筐中擱在鍋里蒸熟。“吃著甜甜的年糕,才能感覺到生活的甜蜜哦!”何秀琴樂呵呵地說道。除夕這一天,李明寶一家分工有序,殺雞的殺雞,洗菜的洗菜,每個人手頭都有事情在做。祭祖、祭灶神、財神和土地公,忙完這些活動后全家人才能齊上桌吃飯。
過除夕:見面問候離不開“做年”
除夕這一天,許多人經過李明寶家時都會主動問道:“明寶!‘雞閹’(即已閹了的公雞)肥了不?”“三嫂!有‘雞閹’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來做年不?”李明寶告訴記者,這是除夕夜前熟人見面詢問對方家里“做年”是否順利。
過了除夕,初一到初四還要張羅著走親戚、拜大年、“做公”(方言直譯,祭祖的一種)。從年前到年后,李明寶一家幾乎忙于做各種各樣的活動,也就不奇怪他們將過年稱呼為“做年”了。
采購年貨記者陳敏攝
吃齋菜記者劉孫謀攝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