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發展綱要中提出,未來游客的購物消費要占旅游總消費的40%以上,旅游購物消費對零售業的貢獻率達到50%。圖為去年底開業的海口免稅店內,售貨員正在為旅客包裝商品。 本報記者 王凱 攝
從民生百貨到望海國際廣場,從生生百貨到生生商務國際廣場,流連在街頭的時尚潮人們,切身感受著海口商家不僅是在名稱上的改變。
“改名,至少說明海口的百貨業已不再僅僅著意省內市場。”海口市商務局局長朱韶雄認為,海口的百貨業紛紛打出“國際”牌,盡管離真正的“國際廣場”道路漫長,卻表明本土傳統零售業態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搶占先機的意識。“他們對今后的運作模式、經營定位都比較明確,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招商,不光在體量上擴容,在整體品質上也在提升,這將促動海口現代服務業轉型。”
“第四代”浪潮
“廣場和百貨商店有什么不同?”很多消費者也許只是模糊地感覺到,這肯定不只是名稱的改變。
去年底剛剛重新開業的望海國際廣場給很多人帶去新鮮的購物體會:前門的生態廣場寬敞大氣,各層樓面高大敞亮、簡潔時尚的精品店鋪疏密有間,雙首層的商場布局便于更多奢華品牌匯聚。
“內行看門道,”朱韶雄表示,眾多百貨商場更名為廣場,顯示出海口商業地產已大幅進入第四代商業模式。
據介紹,“第四代商業模式”也被定義為城市體驗式綜合體,不同于以往的街鋪、老百貨、連鎖大賣場等商業模式,其核心在于“生活體驗式消費”,就業態布局而言,購物面積占比只有2/3甚至50%,休閑娛樂的面積大幅提高,社交功能性增強,讓消費者停留的時間更長,消費舒適度提高,更適合家庭消費。
在海口首先嘗試引入體驗式購物模式的萬國大都會,經過3年的運作,進入成熟期,獲得業內認可。企業負責人莊建新告訴記者,在萬國一期16萬平米的經營面積中,百貨、大賣場的面積占比不到一半,大部分是電影城、酒店、寫字樓等業態。“酒店與百貨結合,使我們的贏利點疊加。我們的酒店消費群以市縣人群、高端會議團為主,他們在這里住,閑暇時能購物、品美食、看電影、K歌、美容等,完成一系列消費行為。”
品牌爭奪暗戰
生生百貨扎根海口17年,已成為省內精品百貨業標桿。日前動工裝修的生生商務國際廣場,營業面積將達3.5萬平方米,是老生生的3倍大。生生百貨商場有限公司董事長單榮生表示,10年前,很多知名度高的品牌經營者都不看好海南市場,現在的情況則有了很大改變,不少國際知名品牌包括一線品牌都希望能在海南找到合適的平臺落地,“百貨企業一定要緊跟上品牌商的需求,才能掌握更多的市場話語權。”
單榮生說,國際一線品牌的直營店一般要求面積在10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之間,至少也要800平方米左右,而老生生針對每個品牌店一般只能提供500平方米經營面積,首先從店鋪規模上就達不到一線品牌商的要求。“一線品牌商對落地平臺的硬件要求很高,連商場周邊環境都要考慮。同時,這些高端品牌的忠誠度也更高。”
業內人士透露,受限于海口目前的市場容量,商業地產的增量勢必帶來大量品牌的布局調整,換言之,也是對品牌商忠誠度的考驗。新增的商業地產為吸引品牌商進駐,放低了進場門檻,使商業地產商在與品牌商的利益分配上容易處于不利位置,進而影響到今后的發展。而要擺脫這種惡性競爭,需要商業地產商對自身主題定位更加精準、經營管理更加到位。
“很多消費者感覺,海口的商場打折不如內地厲害,也有很多商家非常看重‘打折’這樣的價格促銷手段,事實上,僅靠打折促銷,對商家是種自殘行為,要提升市場占有率,還是要靠商品的品牌組合、品牌主題行銷等內功。”單榮生說。
商業提升服務業轉型
不論是已經引進25個國際一線品牌的望海國際廣場,還是宣稱定位奢侈品頂級購物中心的新生生商務國際廣場,以及更多即將落戶海口的大型購物中心,無不顯示出海口百貨業向海南奢侈品消費新天地進軍的決心。
單榮生表示,新生生與去年底開業的海口免稅店是互補而非競爭關系,因現行的離島免稅政策限制旅客的免稅購物金額單價在5000元以內,商品多以小件物品為主,而新生生的目標消費人群,消費潛力遠不止如此。
當下,國人對于世界奢侈品的巨大消費能力令人驚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有關人員表示,海南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發展綱要中提出,未來游客的購物消費要占旅游總消費的40%以上,旅游購物消費對零售業的貢獻率達到50%,打造國際購物中心,實際上是要把國內游客的消費能力留在內地實現,這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國際購物中心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服務業的高度發達,國際上被廣泛認可的國際購物天堂,如倫敦、巴黎、紐約、香港等地的第三產業比重大都達到80%以上,并以金融保險、信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為主。“海口傳統百貨業向購物中心升級,提高大型購物中心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將進一步完善海口中心城市的商業功能,并促進海口乃至海南服務業轉型升級。”
(本報海口2月14日訊)
財經觀察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