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龍湖鎮居丁往蓬萊鎮路段的道路,每逢下雨便泥濘不堪。本報記者張杰攝
“太遺憾了!這么好的文化遺產,卻給慕名探訪者帶來這么多困惑。”今天,是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張岳崧239周年誕辰,再度探訪張岳崧故里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時,來自海口的游客李先生向海南日報記者訴起“苦”。路況太差、路標難覓、遺跡破敗——探訪名人故居的游客,甚是遺憾。
“下雨的時候,這條路是真正意義上的‘水泥’路,到處積水的‘水’,泥濘不堪的‘泥’。”今年春節期間,帶著家人慕名探訪高林村時,李先生就冒雨體驗了這樣一條獨特的“水泥”路——下G98高速公路,從龍湖鎮居丁往蓬萊鎮路段的泥路。這條路,也是探訪張岳崧故里的必經之路。
今天上午,天氣晴朗,該路段雖說沒了積水,但被曬干曬硬了的坑坑洼洼,更加“折磨”人。在記者現場看到,過往的車輛無論是汽車還是摩托車都在小心翼翼地前行,平均車速不到20公里/小時。記者開車從居丁到高林村分叉口,短短的9公里,竟然顛簸了近40分鐘。據了解,多年來,除了探訪名人故居的游客,當地幾個鄉鎮的數萬老百姓,常年在這樣的道路上顛簸著,怨言頗多。
前往高林村,除了路況差,由于缺少道路指示牌,不少初次探訪的游客還很容易迷路。
留學加拿大的女博士曾麗娟一家在探訪張岳崧故里時,由于沒有看到指示牌,雖然多次問路,但還是走錯了,幾經折騰,一直到晚上才找到高林村。
今天是張岳崧誕辰紀念日,村里特邀瓊劇團前來演出,該團司機盡管多年奔波在全省各鄉鎮,可謂“熟門熟路”,但一時半會也找不到目的地。記者留意了一下,從G98高速公路出口到高林村,有近十個交叉路口,但卻僅有一個“張岳崧故居”的小小指示牌。
“張岳崧在海南歷史文化中的分量是很重的,但是他的故居遺跡卻不盡如人意,與其價值很不相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在參觀了張岳崧故居后,來自北京的歷史專家李曉寧教授如此感慨。
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林村獲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它的古跡遺址、民居建筑以及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多方認可與推崇。盡管當地政府近年來也加大投入力度,對張岳崧當年的出生地、讀書成長的居所及祠堂進行局部翻修,但是如今,多座建筑已顯破敗,讓觀者感嘆不已。
“希望慕名而來的人們不再留那么多遺憾吧。”今天,在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全體村民自發慶祝張岳崧誕辰的活動現場,一位游客發出這樣的感慨與呼吁。
本報記者張杰(本報定城3月20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