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沙群島鳥島上的一塊石頭上刻著“祖國萬歲”四個大字。本報記者王飛、劉幸攝
“椰香公主”號試航西沙歸來 西沙游半年后或可成行 船票價格預計3000元/人
“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小學語文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膾炙人口,這片遙遠的神秘海域也成為不少國人的神往之地。
但現實與夢想間總有差距,因西沙是“海防前哨”,遠離陸地,基礎設施薄弱,有心前去觀光的“驢友”們只能徒嘆“出國易,到西沙難”,真正去過西沙的人少之又少。
不過,隨著政策的調整,西沙游的難度或將大大降低。4月6日至4月9日,“椰香公主”號輪船順利完成了從海南三亞到西沙北礁的試航,有關方面正在“爭取該航線早日投入運營”。
4月10日下午4時15分,南海救助局三亞基地碼頭響起了一串響亮的汽笛聲,“椰香公主”號開動了。
升級豪華游輪
西沙游扮靚“椰香公主”
雖然有著迷人的名字,但140米長的“椰香公主”號顯然無法與泰坦尼克號之類的豪華游輪相提并論,這艘有著26年船齡的輪船由藍白兩色組成,終年奔波、風吹日曬,白色部分已泛黃。
盡管未被允許登船,但站在船下,記者能清晰地看到客艙大門等船艙的入口。4月10日當天,“椰香公主”號的所有者、上市公司海南海峽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注:以下簡稱“海峽航運”)發布公告稱:椰香公主’號輪于4月6日22時起錨試航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并于4月9日早上7時40分順利返回三亞碼頭,按計劃完成了試航工作,達到了公司的既定目標。”
“公司將對此次試航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加以解決和完善,爭取該航線早日投入運營。具體運營時間,屆時公司將予以公告。”記者想就“試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采訪海峽航運董事會秘書周乃均,但并未得到回復。
2011年11月23日,海峽航運發布公告,稱將斥資1047萬元改造“椰香公主”號。
此番轉戰西沙,“椰香公主”號有望煥發第二春。西沙既不通民航,更不通鐵路,它沒有對手。長期研究海峽航運的證券分析師柳鳴此前透露,“椰香公主”號升級為豪華游輪勢在必行,其一半的空間將被改造為餐飲和娛樂休閑活動場所,載客量也將下降到300人左右。他非常看好“椰香公主”號的前景。
民間自助游
耗費上萬安全自負
柳鳴的樂觀分析并非憑空想象,記者在三亞采訪了解到,雖然此前從未有過正式的西沙旅游線路,但已有不少“驢友”通過各種方式去過西沙。
第一種方式,是在接受資格審查后“搭便船”,目的地是西沙群島的宣德群島部分。游客向有關部門提交個人資料、申請上島,經批準后交納數千元考察費后,即可搭乘補給船“瓊沙3號”前往西沙、南沙和中沙的中心永興島,補給船每20天一班,從海南文昌清瀾港出發,到達永興島約需15小時。
在旅游類網絡論壇上推廣“搭便船”式西沙游最多的,是某戶外運動俱樂部。該俱樂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他們已暫停該項業務,但他沒有透露原因和恢復時間。
第二種方式,是自行結伴租船前往,風險更大,成本也更高。記者了解到,三亞有多個戶外運動俱樂部推出了這項業務,珠三角乃至全國的狂熱驢友也遠道趕去海南找當地俱樂部“搭伙”。
另一家戶外運動俱樂部推出了為期6天、價格14800元的“VIP南海生態考察學習活動”,湊夠20人左右就可成行。該俱樂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近期將有一批驢友結伴從三亞出發前往西沙,與搭乘“瓊沙3號”赴宣德群島的常規線路不同,他們選擇了永樂群島作為目的地,單程約需17小時。
如此昂貴的價格,主要用于租漁船以及購買隨船攜帶的生活物資。他們租用的漁船并不大,但帶衛星導航,并隨船攜帶2部衛星電話。海上條件艱苦,他們需要備齊8噸柴油、5噸淡水、3噸冰塊和食品。何時出發、何時停歇,一路上由熟悉當地情況的船老大說了算。
并非每個人都適合過這種有些類似于《魯賓遜漂流記》的航海生活,俱樂部拒絕“60歲以上、患疾病、孕婦及不能吃苦耐勞者”,據去過西沙的驢友介紹,這聽起來很美的“航海生活”其實并不好過,不僅物質條件比較艱苦,而且漁船較小容易顛簸,體質稍弱者光暈船、嘔吐就會被折騰得半死不活。
另外,這類驢友團雖然由俱樂部牽頭組織活動,但本質上只是驢友間的自發性組織,因此“安全自負”。
生態脆弱
島上難建高檔賓館
縱然條件如此艱苦,驢友們仍不辭辛勞地漂洋過海趕去,即便吃盡“苦頭”回來了,也鮮有后悔者,西沙群島恍若仙境的美景讓他們深感“不虛此行”。
去過西沙的驢友小馬不無夸張地對記者說:“這幾年全國游客都往三亞跑,但跟西沙相比,三亞就是‘浮云’,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的西沙群島保持了最純正的原生態,遠非被高強度開發的三亞所能媲美。
多數驢友在寫游記時都有過類似的感慨:“詞匯不夠用,不僅用文字不足以描述西沙的美,就連照片的效果也比身臨其境要大打折扣。”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舉辦的“最美麗的海島”評比中,西沙群島被評為第一名。
“海水是如此的清澈幽藍,以致整個海面看起來就像一塊巨大的深藍色的綢緞在舒展運動……”一位驢友在她的精美散文里這樣描繪西沙群島。
如此人間仙境,為何遲遲沒有對游客開放?環保是首要問題。海南省西南中沙工作委員會書記譚顯坤早在2007年就已指出,開放西沙旅游是大勢所趨。但他強調:“環保必須放在第一位……目前只有一艘補給船上島,島上生態環境脆弱,沒有淡水。48年來西沙官兵不斷帶泥土上島,也僅僅開墾出1畝菜地,因而島上不會建高檔賓館。”
據記者了解,西沙群島的淡水幾乎全靠儲存的雨水和來自海南島的補給,就連本地居民的日常用水都成問題;除了海產品,糧食、蔬菜、水果、肉等生活物資也全靠“瓊沙3號”補給。垃圾處理是一大難題,西沙諸島不具備處理垃圾的能力,所有垃圾都得用船只運走,成本高昂。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