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1 環餅變佳人 東坡也撰廣告詩
儋州市中和鎮,也就是蘇東坡被貶海南的地方,除了東坡書院等古跡,這里的風味小吃同樣獨具魅力。雖然比起全國甚至海南那些廣為人知的美食,中和小吃要落寞得多,但是,米爛、鍋頭田、油糕、發稿、蘿卜糕、不老餿、田艾饃,等等制作精良而又價廉味美的古鎮小吃,還是讓人神往不已。
在今天這個廣告泛濫的時代,名人代言已經不再是值得驚奇的事情。但很多人肯定不會想到,早在一千多年前,蘇東坡就為中和的小吃寫下了代言廣告詩。
話說當時在中和古城有一位無兒無女的老寡婦,靠著家里留下的一間小鋪頭,自己制作、售賣環餅為生。她手藝出眾,做的環餅非常好吃。但因為店鋪偏僻的緣故,生意一直十分清淡,老婆婆只能艱難度日。正當老婆婆無計可施的時候,他得知了京城來了一位叫蘇東坡的大學士,并且樂于幫助老百姓解決難題。于是,他想到了請蘇東坡為自己的環餅題詩的主意。
有一次,蘇東坡像往常一樣在城中游玩閑逛,在經過老婆婆的餅鋪時,眼尖的老婆婆馬上上前拉住蘇東坡,并請他進店品嘗自己制作的環餅。
在店內,老婆婆一邊給蘇東坡端上環餅,一邊向蘇東坡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及請求。作為資深美食家的蘇東坡聽后,或許是被老婆婆的制餅手藝所折服,也可能是出于對老婆婆境遇的同情,就欣然同意了老婆婆的索詩請求。在經過對環餅的仔細觀察和品嘗后,蘇東坡當即在老婆婆店內揮毫落紙,寫下了一首十分絕妙的廣告詩: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這首詩,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環餅做工之精、色鮮、噴香、酥脆的特點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來,特別是用烘托的方法,將環餅的外形和美人環相連接,寫出了環餅獨特的氣質、神韻,令人拍手叫絕之余也會食欲大增。老婆婆雖然難以理解詩中的含義,但她明白這首詩歌對自己店鋪生意的重要性,她一邊道謝一邊將恭敬地接過詩箋。隨后,老婆婆又請來工匠,將蘇東坡親筆撰寫的代言廣告詩精心裝裱后,高高掛在店鋪顯眼之處。不久,蘇東坡為老婆婆的環餅撰寫廣告詩的消息不脛而走,大家紛紛慕名前來一探究竟,并掏錢購買老婆婆制作的環餅。此后,靠著蘇東坡代言的這首廣告詩,老婆婆的餅店也告別了生意慘淡的狀況,逐漸過上了紅火的日子。
雖然說古往今來的詠物詩歌佳作層出不窮,蘇東坡這一首廣告詩也算不上是經典中的經典,但這首詩歌及其背后的傳說故事,飽含了蘇東坡關愛貧苦百姓的精神內涵,因此一直被人傳誦。
故事2 醍醐灌頂 世事只如春夢爾
儋州山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蘇東坡被貶謫到儋州的時候,當地已是“弦歌四起”,“夷聲徹夜不息”,令這位大文豪感慨萬分。在鄉間,不少山歌手可能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卻能即景隨口而唱,讓人嘆服。要說到蘇東坡對于儋州山歌的關系,還不能不提一個叫“春夢婆”的民間才女,蘇東坡與這位民間老婦人,還曾發生過一段對唱駁口角的趣事。
話說蘇東坡曾聽當地學生提起,在州城附近有一位能歌擅辯的才女,曾經貴為翰林的蘇東坡于是就想會一會這位傳說中的民間高手。有一天,蘇東坡從東郊回城,但見田野中一片忙碌的景象,這時有位年過古稀的老農婦,她一邊手提著竹籃子給自己的家人送飯,一邊隨口唱出一陣悠揚的歌聲。蘇東坡向旁人打聽到這歌聲確實是來自他要尋找的民間女歌手,于是就趨步上前,向老農婦行了個禮,試探地問道:阿婆,你認為,這世間上的事情,該如何看待啊?
老農婦雖然沒有見過蘇東坡,但也早就聽說過這州城里來了位大名鼎鼎的蘇學士,猜想眼前這位不速之客位應該就是東坡先生了。只見老農婦隨口回答說:這世間的事情,不過就像是春天里的一場夢罷了。
蘇東坡一聽,還是不明就里,于是繼續問:我還是不明白,麻煩阿婆給我解釋解釋。
老農婦倒也不客氣,一針見血指出:你曾經貴為翰林學士,當過朝廷大官,那些富貴生活,到現在是不是像一場春夢呢?
蘇東坡一聽,馬上回過味來,再想到自己的際遇,才明白老農婦所說的這句話非常深刻,不由得對老農婦連連稱贊:阿婆,你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在第一輪的試探中,蘇東坡明顯處于下風,心有不甘的他還想挽回一下面子,就提出要當面領教春夢婆的山歌本領。老農婦說:既然如此,你這位大學士就先起個頭吧。
急于挽回敗局的蘇東坡自然不會客氣,端詳了一番老農婦的衣著打扮后,調侃道:云鬢蓬松兩腕粗,手攜飯榼去尋夫。
這邊的老農婦一聽,也知道是蘇東坡在嘲笑自己,于是毫不客氣地回應道:是非只為多開口,記得朝廷貶你無?
蘇東坡一聽,頓時覺得點到了自己的傷心之處,不由得黯然神傷。細想自己如今的遭遇,不正是由“多話”而引起的嗎?如果自己對于能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不會發生一路被貶謫的事情。
而老農婦所說的,富貴有如春夢一場,又何曾不是呢?縱觀蘇東坡的一生,雖然也曾有過春風得意的好時光,但實事求是地說,蘇東坡大部分的人生旅程,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從京城一直被貶南下,黃州到惠州,惠州再到儋州,越貶越遠,幾乎到了有去無回的境地。從翰林學士直至吏部、兵部、禮部尚書,蘇東坡的仕途一度青云直上,名望與才華皆送達頂峰。但最后卻只能在儋州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窘迫生活。富貴浮云,對于蘇東坡來說,是最真切、深刻的體會。
從蘇東坡晚年的詩作來看,其心境顯得更為豁達,不知是否與“春夢婆”幾句醍醐灌頂的對話有關呢?
故事3 欲壑難填 井水成酒仍不足
在東坡書院東園、載酒堂旁邊有一口名為“欽帥泉”的古井,它是蘇東坡貶居儋州時與當地學子煮茶釀酒所取水的古井,明代儋州知州陳榮選發起重修,并正式命名為“欽帥泉”,而當地人則把這口井稱為“酒井”。關于“酒井”這一名稱的由來,還得從蘇東坡與一老婦人的故事說起。
據傳,在古代,中和城中有一位孤苦的老婦人,由于生活貧窮,她聽說蘇東坡在儋州時曾經不遺余力地為當地百姓解決生活困難,蘇東坡雖然已經遠逝,但估計也會掛記著州城的百姓。于是她來到蘇公的塑像前焚香而拜,祈禱蘇東坡能賜給一個發家致富的靈方。
當天夜里,老婦人在夢中仿佛聽到蘇東坡對她說:載酒堂旁邊的井水,是我曾經煮酒用的水,你可以直接把井水當酒賣。
不待天明,興奮的老婦人就提著水桶直奔蘇東坡所指的酒井,到了井口,將小水桶系上繩子,從井里抽上滿滿的一桶,湊近一聞,但見酒香撲鼻,果然跟夢中蘇東坡承諾的一樣,井水可以當酒賣!有了蘇東坡賜給的靈方,老太太天天挑水賣酒,很快就過上了小康日子。
老婦人井水當酒賣致富的消息傳開后,其他人紛紛恭維老婦人的好福氣。但老婦人卻并不因此而滿足,而是計劃再多養幾頭豬,但是家里又沒有喂豬用的石槽,于是她經常對旁人抱怨說,日子是比以前好了,但是如果蘇公再顯靈,給我送一只豬槽過來就更好了。
第二天黎明,老婦人像往常一樣來到欽帥泉取水,她一邊抽水一邊念叨,似乎在埋怨蘇東坡幫人不能幫到底,這時候,只見天空中出現了一位老仙翁,對著老婦人說道:
天高不為高,人心還更高。
井水當酒賣,還怨豬無槽。
說罷,就一陣煙似地不見了蹤影。老婦人在吃驚之余,低頭一看打上來的井水,已經不再是以前一樣,散發著陣陣酒香了。老婦人這時才明白,自己的貪得無厭,終于得到了應有的懲戒,真是追悔莫及!
記者手記
在儋州市中和鎮,不論是東坡書院還是洗太夫人廟,無論是古城門還是殘破的騎樓,處處都給人展示出這座古城的厚重歷史。蘇東坡貶居儋州3年,最大的貢獻是開南荒文教之荒,但從當地流傳的眾多蘇東坡故事來看,蘇東坡留給我們的,還有更多的人生哲理和警世箴言。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