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海南視窗評論員 寧遠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份中國“火爐”城市榜單上,研究人員根據對最近31年的氣象資料的綜合分析結果,得出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其中,排在前列的重慶、福州、杭州、南昌四個城市被不少網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
排名前三甲的重慶、福州、杭州的網友集體大吐槽:“火爐里的生活,真心傷不起啊!”南京、武漢的網友則表示:“沒進前四,感到一絲欣慰,瞬間覺得,天真不那么熱了”。
這份榜單最讓人意外的是武漢排名位置的“下滑”和沿海城市福州的上榜。武漢曾經是中國聞名的“四大火爐”之一,但氣象部門的最新研究成果卻為武漢摘掉了這頂戴了很久的“熱帽子”,如今在省會城市、直轄市“炎熱排行榜”上,退至第六名。
據專家分析,全球都在變暖,實際上,并非武漢不熱了,而是變熱的速度比不少城市慢,其中有大氣候變化的因素,城市的綠化、科學規劃也立下了汗馬功勞:花草樹木“拽”住了武漢升溫的腳步,六大風道為主城區“吹電扇”降溫。專家同時建議福州在未來發展中應當做好規劃,并不一定全部建高樓大廈,城市建設中盡量推廣使用環保建材。
看了這樣的榜單和網友的評價,我們不能不為自己身處海南而感到幸運,盡管海南地處亞熱帶,陽光格外熱情,但一因臨海,二來林多,因此雖然在太陽下確實炙熱難耐,但躲到樹蔭下還是可以覓得幾分清涼,晚間海風吹拂,更是心曠神怡,所以常年與“火爐”城市無緣。
但在看了武漢在為摘掉戴了很久的“熱帽子”所付出的努力和專家的分析時,我們卻難免杞人憂天,假若海南在發展過程中不注意環境保護,不注意規劃建設,如果哪一天真的出現在中國“火爐”城市榜單上,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1996年年初的武漢市“兩會”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曾仁端教授與37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希望武漢大搞綠化,緩解主城區熱島效應,為武漢降溫。該議案被列為市人大四大議案之一。市政府隨即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增加當年全市新增綠地面積。
從此,武漢綠化規模逐年增大。據武漢市園林局統計,1997年至2011年,該市建成區綠地面積由5270公頃,增加到了16347公頃,14年間增加了兩倍多。衛星監測顯示,武漢建成區綠地率由26.03%,增加到了32.28%。這意味著從空中往下看,武漢有三分之一的陸地已經被綠色植物占領。綠地面積大量增加,使原先主城區不少“熱島”,已變成了公園、小游園等“涼島”。
蘇聯科學家曾測算,一公頃綠地一年可蒸發4500-7500噸水,一晝夜蒸發水分的調溫效果為1.25億大卡熱量。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學院制冷低溫工程專家舒水明教授據此推算出,500臺6匹的空調制冷20小時,可降低1.25億大卡熱量。這意味著,武漢市14年間新增的11077公頃綠地,夏季每晝夜給武漢自然環境減少的熱量,相當于讓550多萬臺6匹空調工作20個小時!
此外,專家還分析說,武漢市通過規劃控制城市“風道”,也起到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
專家曾作過一項“武漢城市氣候改善與宜居環境優化”的研究,結果顯示,城市熱島效應使武漢市主城區平均氣溫比遠城區高出1.8℃-2℃,夏季主城區局部地區氣溫有時甚至比遠城區高5.9℃。這項研究,為武漢市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提供了參考。
2009年11月,《武漢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被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授予“全球杰出貢獻獎”。這是我國城市總體規劃在國際上首次獲得的最高獎項。專家說,《總規》獲此殊榮的原因之一,就是為城市劃出6條生態走廊作為“風道”,能有效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分別是:府河、武湖、大東湖、湯遜湖、青菱湖、后官湖水系等6大放射狀“綠扇”,與長江天然“風廊”一道,成為武漢市的主導“風道”。
“風道”使市郊廣袤的綠地與主城區綠地連通,不僅使新鮮氧氣順著風道源源輸送到主城區,還能使氣溫較高的主城區與氣溫較低的市郊,實現熱量的自然循環和交換,從而緩解主城區的熱島效應。有專家形象地將它比喻為給主城區“吹電扇”。
反觀海南,雖然決策者一再強調在開發過程中要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原則,但部分市縣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只對“金山銀山”感興趣,而對“綠水青山”漠不關心。盡管這些年來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不斷深入,全面開發的步伐加快,環境資源壓力凸顯,以開發為名開山毀林、侵占農田、破壞海防林海岸線的事件屢屢出現;此外,部分市縣城區缺乏科學規劃,無論是海邊還是路邊,都蓋起了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
譬如海口市濱海大道北面,起初原本是不允許建設高層建筑的,但后來卻一點點地被房地產項目蠶食,使得濱海大道變成了一條看不到海的名不副實的市內道路。而隨著建筑密度的不斷增大,居住在濱海大道南面的居民就連吹海風也成為一種奢望;再譬如金牛嶺一帶,原本被列為海口地下水源保護地,但近年來其周邊卻建起了多家酒店、餐館、汽修廠、玻璃廠等商業設施,污染逐年嚴重,曾經清澈的金牛湖也變成了臭水湖,如今又要規劃建設高爾夫練習場和大型停車場……這些盲目的規劃和建設,已經形成了嚴重的“熱島效應”,已經讓這座城市不再清涼如昔。相信如此這般的“發展”下去,很難說這座城市在未來的某一天不會成為新的“火爐”。
這些年,海南的旅游業一直保持著較快速度的增長,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給很多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但可以肯定地說,海南之所以被中外游客視為度假天堂,完全是因為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而這完全是拜大自然所賜,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為此沾沾自喜。如果我們不加以珍視,而是一邊高喊著口號和標語一邊高歌猛進地“發展”,最終等待著我們的將是什么?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