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了海南采風之行,“唱響海南”全國著名詞曲作家采風團成員今天上午踏上了返程之旅。過去一周的時間里,詞曲創作名家們近距離感受了哩哩美、儋州調聲、崖州民歌等多種海南民間音樂形式,實地感受了海南近年來建設發展的成就,并首次踏上了三沙市。
詞曲作家們表示,雖然多次來過海南,但此行對海南及海南的本土音樂感到十分震撼,對海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并對海南民間音樂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重新認識海南之美
在臨高新盈港的漁排上,聽著美妙的哩哩美漁歌,詞曲作家們難掩興奮之情。中國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超越夢想》《從頭再來》等歌曲的曲作者王曉峰認為,哩哩美漁歌的旋律十分上口,符合現代人們欣賞音樂的習慣,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此次為海南創作將會嘗試把哩哩美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儋州,動感的調聲演唱形式吸引了音樂家們的參與,不僅現場學唱了幾句,還認真地用電子設備記錄下了現場的延長場景。著名音樂制作人孟文豪告訴記者,儋州調聲不但旋律優美,在演唱上還十分具有節奏感,聽了之后感覺十分震撼,對海南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孟文豪說,海南的最大特點就是國際化,此行也親眼看到了海南的諸多國際化元素,自己的作品除了吸收海南本土音樂的元素之外,還將突出這種時尚化、國際化的特點,給作品賦予一種流行、輕快,能夠被更多人喜歡的風格。
“海南的本土音樂非常有魅力。”著名詞作家、《走向復興》的詞作者李維福坦言,這是第一次如此全面接觸海南的民間音樂,感覺十分受啟發。李維福表示,印象中的海南非常遙遠,而此行的實際感受卻是,海南很現代、很親近,要用自己的作品告訴世人海南不再遙遠。基于這樣的感受,他的作品《人在海南》已經完成了歌詞的創作。
建言海南民間音樂
無論是哩哩美漁歌、還是儋州調聲,雖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流行范圍卻十分有限,在“走出去”上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其傳承人也多為中老年人,年輕一代的興趣并不濃厚,面臨著民間藝術傳承“斷代”的危險。
對于海南的民間音樂,音樂家們在采風中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并對海南民間音樂的發展和傳承提出了建議。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副總團長、《同一首歌》的曲作者孟衛東認為,這的確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此次采風之行除了創作一些海南題材的音樂作品之外,還將會為海南本土音樂的發展盡一份力。
著名作曲家、《好運來》《常回家看看》等歌曲的曲作者戚建波認為,一種好的音樂形式要讓大眾所知曉,就必須要能讓人聽懂,有較強的時代感,在旋律上要盡量簡單。基于此,戚建波表示,海南民間音樂的發展也可以考慮吸收現代流行歌曲的一些元素,適應廣大年輕人的音樂喜好,融入符合時代特征的語言和風格,做出必要的改進。
對于海南采風之行,音樂家們收獲頗豐。車行、李昕、李杰等著名詞曲作家們均表示,從自然風光到風土人情再到人文歷史,海南有著十分豐富的音樂素材,其美、其魅力皆十分醉人,一定會用好的作品來說話,來盡情抒寫大美海南。
本報記者付陽陽(本報文城10月18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