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低消耗高增長中保護海南的生態環境,高科技產業即是選擇之一。幾年前,海南省就提出要將海南努力打造成繼臺灣之后中國“第二硅島”。
“硅島”源自美國“硅谷”,如今硅谷已不是一個地理名詞,也不僅僅是電子產業的代名詞,更是所有高科技產業的集合體。那么,綠色海南離“硅島”究竟有多遠?
攪熱海南IT市場
從2004年創新通訊城亮相海口起,直到2006年明珠廣場五樓創新數碼城經營電腦開始,創新書店就沒有遠離過業內關注的目光,它總在不斷地攪熱海南IT市場。
5年前,進入海口創新通訊城后,久華通訊老板龔連武有幾個“想不到”,其中一個就是“物業還幫商戶做廣告”。“過去,我們這些賣手機的小商戶哪有做宣傳、推品牌的概念,這些年來創新通過不斷地向消費者傳遞信息,不斷地沉淀和提升品牌,牢牢地占據著海口、三亞兩地手機、電腦、相機的市場份額,我們的生意也一直不錯。”
從上海到海南創業,恒橋科技電腦老板何勇覺得創新跟印象中的“物業老板”大不相同:別的物業都只管收租金,創新卻還要“多管閑事”。“如果說物業是硬件,那么商戶就是軟件,創新的高明之處就是把二者完好地結合起來,大家朝著一個共同的行業理念去打拼。”何勇說,柜臺向賣場邁進、創業者免緩租金、為企業聯系銀行貸款、組織商戶到外省考察……創新這些“另類”動作,不但攪熱了海南IT市場,也讓商戶心里頭更有干勁了。
“不論通訊城、電腦城還是數碼城,創新將廣大商戶聚集在一起給消費者帶來兩大好處,一是價格;二是服務,這恰恰也是數碼產業集聚效應的兩大優勢。”創新書店董事長黃桂提說,我們的目的就是,在信息時代讓更多老百姓能夠更廉價使用智能科技產品,比如讓更多老年人像年輕人一樣享受到智能手機、電腦帶來的便利與應用。
在通訊城組織一個維修市場,也是創新的動作之一。在海口明珠廣場四樓10000多平方米的創新通訊城,被科學地規劃成專賣店、賣場、米柜、配件、維修等若干區域,消費者進入后很快就能各取所需,既省時省力,又得實惠。
在現今時代,信息已成為生產力的重要要素,特別是信息技術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催生出一些新興產業與“新人類”,海南也不例外。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兩年來,海南省信息產業迅速崛起,形成規模,為海南低碳、高效、可持續發展打下重要的產業基礎。“創新”旗艦隊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也是海南“信息智能島”建設的一個生動詮釋。
逐夢“信息智能島”
實施“信息智能島”戰略,其實是海南一個久遠的夢。
建省前,海南的信息基礎設施幾近空白:沒有一寸光纜,每200人才擁有一部“搖把子”電話,每2萬人才攤上一條長途電路,僅靠幾條直通北京、廣州、南寧三地的電路保持著與外界的通信。
早在1997年,省委、省政府就把“信息智能島”建設作為海南實現信息化的戰略部署,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省信息化的發展。
2009年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翌年,指引未來10年海南省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海南省“信息智能島”規劃》出爐,向人們展現了一幅信息化支撐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美好圖景:到2020年,將建成覆蓋全島較為完備和成熟的信息化服務體系,以軟件業、信息服務業為重點的信息產業成為海南經濟的支柱產業。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直接需求為信息智能島建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信息化工作必須緊緊依靠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這個新的重要載體,要積極適應其建設需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旅游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和倍增效應。”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說。
這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無論哪個行業在這一時代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信息化潮流的改造。
以媒體為例,當以微博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出現之時,立即營造出一種全新的媒體生態——一個囊括了文字、聲音、圖像、計算機模式、移動客戶端在內的超時空多媒體環境。這種前所未有的復雜系統,已經不僅是“讀一張報”和“看一個頻道”那樣純粹。它在改變了媒體生態和輿論傳播格局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更給信息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空間。
事實上,海南信息產業基礎的日漸夯實,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IT巨頭紛紛進駐。目前,海南生態軟件園已吸引了逾200家企業簽約進駐;IT巨頭惠普公司將在三亞、陵水、澄邁三市縣建設多個項目;主打互聯網產業的智慧村將落戶陵水;海航集團與微軟、惠普、東軟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發展海南信息產業……
這一切,標志著海南信息產業聚集發展效應真正起步。
“硅島”其實并不遙遠
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的熱潮不僅讓人知道了雅虎、亞馬遜,還讓全世界記住了一個地方——“硅谷”, 一個近乎神話式的新經濟天堂。
硅谷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條狹長地帶,是美國最重要的、也是世界最為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目前,硅谷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所產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占全美1/3和1/6。自1980年代后期開始,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紛紛涌進硅谷,目前硅谷已經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世界半導體工業聚集區和新經濟的代名詞。
正因為硅谷巨大的示范效應,自1980年代后世界各國和地區為促進高科技發展,都試圖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國波士頓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韓國硅谷”等。中國也不例外,北京中關村、上海浦東、深圳科技園、浙江杭州等紛紛亮出了“打造中國硅谷”的旗幟,臺灣還有“硅島”美譽。
臺灣被譽為硅島,得益于臺灣高科技基地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自1980年設立以來,已有近400家高科技企業進駐園區,形成集成電路、電腦及周邊配件、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6大產業,成為世界集成電路產業重鎮之一,鼠標、圖像掃描儀產量居世界第一,網絡卡、終端機和個人電腦產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三位。
世界上還有一個著名的“硅島”——日本九州島。九州人口占全國11.9%,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9.4%,但卻相當于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竟可在世界上排第15位。除了汽車制造業,這個小島上云集300多家半導體廠商,而IT相關產業的研究機關、開發基地不斷聚集到九州。
1992年,微軟創始人比爾 蓋茨成為世界首富時,并不看好中國市場,他認為 “賺的錢喝汽水都不夠用”。到了今天,中國已成為微軟市場東移的一個重心,各種投資、培訓、技術中心成為微軟“中國式”生存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黃桂提認為,地球村時代已經來臨,智能科技產品的應用,它拉近我們與世界之間的距離,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更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自由且豐富多彩。
信息產業又稱作綠色產業,可以說,現階段是海南發展信息產業的最佳時機。根據海南省“十二五”規劃,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8個-10個高新技術大企業和產業集群,實現1000億元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
微軟大中華區原總裁陳永正表示,海南就是“一個天然大氧吧”,這么好的生態環境等基礎條件完全有條件吸引外來人才,海南更要打造成繼臺灣后的第二個硅島。創建國際旅游島,觀光旅游信息化日趨重要,如何經過信息化的手段,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旅游應是海南追求的一個方向。
“地球村”時代已經來臨,智能信息化讓國際旅游島更加現代化,硅島其實并不遙遠。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