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超林旭
承載更多“時尚”元素的服裝產業,正在海南面臨著兩重天。
一方面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包括ZARA、H&M等國際品牌紛紛來海南考察市場,有意落地,而海南也在以點帶面,向建成國際購物中心的目標穩步前行。另一方面,曾被稱作“一片機織聲”的海口東山鎮服裝加工業,歷經30多年的市場風雨洗禮,卻日漸面臨生存困局,從上百家服裝廠減少到現在的32家,嘗試以自創品牌闖市場,幾乎都因跟不上服裝市場潮流,最終在市場銷聲匿跡。
今天在2012APEC中小企業峰會上召開的“時尚的‘制造力’”專場會議上,國內時尚雜志主編、時尚界實體企業家、藝術設計人士,一起為中國的時尚業把脈又能為海南商界人士傳遞怎樣的訊息?
“這其實是個沉重的話題,”北京吉芬時裝設計藝術總監謝鋒感嘆,中國的時尚與國際定義尚有巨大區別。即便西方把包括服裝在內的很多制造業轉移到了中國,但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時尚集團仍把控著最核心的“時尚”,使中國企業所得的利潤和時尚集團所得的利潤相差巨大。歐洲已將整個體系從制造轉向時尚創造,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改變中國人,包括亞洲乃至全世界人的消費觀念,引領人們的消費潮流。由此導致社會人群的時尚觀念越來越歐化,客觀上對本土品牌造成了圍剿。他認為,目前中國時尚的發展已經到關鍵時期,中國從產品的制造到時尚的制造面臨幾個大的瓶頸:時尚的瓶頸、文化的瓶頸、國策的瓶頸。
自然堂化妝品董事兼對外事務高級總監鄭小丹從自身品牌的成長經歷,描畫了一條中國時尚品牌的迂回發展路徑。自然堂從最初做化妝品單店到最后進入商超渠道,從二三線城市阻擊國際品牌,最終進入一線城市的百貨柜面。“我們的主動權在于精準的市場定位,同時對市場消費者需求的長期專注。”
作為首次進入APEC中小企業峰會的“時尚”模塊,會議嘉賓紛紛表示,當越來越多中國中小企業在二三線城市積累了強大的實力、資金,開始在打造品牌時尚特質時,其實是在呼喚國家和社會對知識產權、審美教育等深層次社會問題的關注。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