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蘭港 文 昌 潮灘鼻 南海 五龍港 抱虎港 五龍港位置圖。
水清沙白五龍港。 周經若 攝
五龍港附近的許姓渡瓊始祖、宋瓊州通判許模的轎形墓。 蘇曉杰 攝
位于五龍港一帶的宋代韓氏渡瓊始祖韓顯卿墓園。 蘇曉杰 攝
從空中俯瞰海南島,它就像一只烏龜。緣于東北部的文昌市鋪前港和清瀾港把島東北部相對形成間隔帶,就像烏龜的頭部,且有一個半月圓的弧型狀,像是烏龜張開了嘴。
狀似烏龜張嘴的半月圓弧型,其實是由文昌的木蘭港、潮灘鼻、五龍港和抱虎港連成的。
對于中國人來說,凡是有龍的地方都是吉祥之地。位于海南島東北角的五龍港,這個美麗的名稱,便緣于有龍。
據《海南省志·海洋志》介紹:“五龍港位于馮坡鎮北部。西北面為潮灘港,東面為抱虎港。港灣0.3平方公里,水深1米至4米。系季節性小漁港,港底為沙質土。有一條小溪流叫五龍溝,由此出海,形成港灣,故名。” 但筆者認為,“五龍溝由此出海而得名五龍港”,頗值得商榷。
五龍之名
借用《第四世紀研究》雜志《探地雷達(GPR)在海南島東北部海岸帶調查中的應用》:“五龍港位于木蘭頭和湖心島之間,探地雷達揭示五龍港存在古海灘脊,海灘脊由亞水平、不連續、高振幅、透鏡狀反射波組成,其特點展示的形態是海灘脊頂部覆有海岸風成沙丘。”
從上述科學研究的資料表明,五龍港的地質形成了海灘脊,俗話也叫土脈。起碼在800年前,在韓氏渡瓊始祖韓顯卿和許氏渡瓊始祖許模于宋光宗紹熙二年來到馮坡鎮五龍港之前,這個地方仍屬于翁田鎮的海域,沒有任何名稱。
據傳韓顯卿擅長觀天象看風水,得知這個地方有五條“龍”,是個“風水寶地”,他們經過實地考察,從翁田鎮的抱虎嶺頂往北向下看,約有四五公里長的海岸線有五條土脈,像五條臥在地上的“龍”一樣,這實質上就是“海灘靠陸地一側發育的海灘脊,形成高約10m的海岸沙丘帶”。
從抱虎嶺頂往下看,還隱約看見五龍港岸邊還有四股隆起的沙丘帶,而其中一條由于地質變化,隱于海中,只有當海水退潮時才能看到。因此,對于五龍港的名稱由來,首先是因為五龍港有像龍一樣的五條土脈而得名,而不是因為那條不知名的小溪流由此流入海而得名五龍港。其次,海港大,溝溪小,按照物質定律原理應取“大”,這就是不因為小的溝名而得大的港名,而是因為有大的港名而命小的溝名。
歷史上的五龍港,其實不是《海南省志·海洋志》上介紹的五龍港。現在由于進港海道和五龍溝長期被沙泥淤積堵塞,進港海道變淺變小,船只也不能內進,港也相對變小,形成一個季節性的積水湖,已不具備港口的功能,更沒有美麗可言。倒是五龍港外的海灣海水清澈透明,風平浪靜,沙灘平坦寬闊,沙質細白柔軟,是一個有著驚人之美的港灣,也就是歷史上所傳說的一直延傳至今的五龍港,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五龍灣,如清瀾的高隆灣、會文的馮家灣。
歷史美傳
五龍港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港,然而800年前兩位南宋名人許模、韓顯卿的到來,徹底改寫了她的歷史,在把她美麗的自然風光展現的同時,也傳頌著許模和韓顯卿的友誼,成為千百年來的歷史美傳。
過去有些介紹許模和韓顯卿的歷史故事時,多傾向于所謂的墓地之爭,甚至拋開了他們生死與共的真誠友誼,把所謂的傳說中的恩怨放大,推上歷史恩怨的谷尖,其實都是訛傳。
福建莆田舉人許模,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渡瓊任瓊州通判,清廉自持,受民愛戴,退任后定居今文昌市東閣鎮,開宗傳派,年值67歲,是許氏渡瓊始祖。
河南相州人韓顯卿,歷任文林郎、浙江會稽縣尉、廉州知縣,南宋慶元三年(1197)攜妻兒渡瓊任瓊州太守,他退任后落籍文昌市錦山鎮,在錦山鎮設“晝錦堂”議事庭教化當地人民,享年71歲,是韓氏渡瓊始祖。
許模、韓顯卿兩人都精通天文地理,懂得吊星斗看風水,尤其是韓顯卿見長。兩人來到海南后,觀星斗,看風水,找墓穴。他們在五龍港找到了兩個絕佳的墓穴,即“五龍含珠”穴和“兔子賞月”穴。“五龍含珠”穴在“五龍”的首部五龍港,“兔子賞月”穴就是距“五龍含珠”穴以北一公里遠的五龍港出海口處。其中“五龍含珠”穴最好,“兔子賞月”穴次之。于是兩人就約定,以后不管是誰先去世就葬于最好的“五龍含珠”穴。
歲月流逝,兩個人都老了,最終是許公先逝葬于“五龍含珠”穴,韓公后卒葬于“兔子賞月”穴。
繁衍信息
許模生有三個孩子,從長到幼分別是許全、許金和許企。長子許全與父親入籍今文昌市東閣鎮,后代多定居文昌,也有一些遷到瓊海、定安等地;次子許金遷居今屬海口市秀英區東山鎮,后人中有遷往定安、瓊海、萬寧、陵水等地,也有少量回遷文昌;三子許企與母親夏氏移居臨高奇地、林銀二村(現屬臨高縣臨城鎮),后裔逐漸散居儋州、澄邁等地區。許模的后人已傳至31代,約有16萬人。
許模百年之后,其后人建許模公祖祠,始建于海南文昌市東閣鎮。1999年12月18日,在海南文昌市東閣鎮德美村,重建許氏祖祠,追思宗功。除文昌東閣鎮許氏祖祠外,移居在瓊山、臨高的許模兩個兒子,其后人也均建起祖祠,分別在秀英區東山鎮大坡村、卜這(正)村。
海南韓氏已傳至34代,據《韓氏族譜》統計:至2011年底,全海南島韓氏人口已達22萬人。在文昌市就有500多個村莊有韓姓,總人口達10多萬人,占文昌市在籍人口的六分之一,成為全市第一大姓氏。其它海南大姓人口大多是有多個遷瓊始祖,而韓氏卻只有一個遷瓊始祖,而且是抱著宗譜渡海而來的,脈落清楚。一人衍一族,一族衍四方。
過去的五龍港,曾是許、韓渡瓊始祖的落腳地和安息之處,不是皇朝貶謫流放官員的鬼門關,而是他們心目中的風水寶地。
現在的五龍港,是海南東北部美麗的港灣,像臥龍的黃金海岸,湛藍的天空,蔚藍的海洋,蒼莽的林海,翠綠的田洋,平坦寬闊的沙灘,細白柔軟。
明天的五龍港,人們對她非常看好。8公里長的海岸線,是五龍港的潛在資源,是海南為數不多的、開發潛力巨大的原生態自然優質港灣。這里海域寬、水質好、無污染,海水養殖開發潛力大、風險小、效益高,有可供開發的2000畝高低位池海水養殖基地,沿海岸線還可建鮑魚養殖場、孵化場和鮑魚加工廠。這里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鈦礦的蘊藏量較大,儲藏量約32萬噸的鋯鈦礦可開辦鋯鈦礦精深加工廠。
文昌市正在建設的“兩橋一路”之環東海岸濱海旅游公路將從馮坡鎮五龍港前面經過,按規劃五龍港將引進一批旅游服務業、娛樂休閑業項目落戶,打造休閑度假旅游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