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2013境外記者海南行”來到三亞市海棠灣龍海風情街等地進行采訪。 特約記者 孫清 攝
■ 本報記者 孫慧 特約記者 李雄偉
“這一趟真的沒有白來,真的是徹底感受到了海南的綠色生態美!”
今天上午10時許,在五指山自然保護風景區的登山棧道上,來自香港中國文化新聞報社的記者劉云峰一邊奮力向前攀登,一邊氣喘吁吁感慨。
今天上午,2013“境外媒體海南行”繼續探訪海南之旅,來到了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五指山,感受海南熱帶雨林的綠色生態之美。
沿著雨林棧道一路向上,疊翠的群峰,幽幽古木,溪水汩汩,偶爾頭頂樹梢上聽到有鳥的叫聲和翅膀撲飛的聲音,以及各類昆蟲的鳴叫聲,它們在為大自然進行著和諧的演奏。
“這里的空氣真的是太新鮮了,完全就是一趟免費的洗肺之旅!”第一次來海南的越南電視臺記者吳越女對攀登五指山興致勃勃,她說一路上來觀察到隔幾十米就會有木質的垃圾桶,這說明五指山在熱帶雨林旅游開發中非常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值得提倡學習。
走在雨林棧道上,纏藤樹、根抱石、寄附生等自然景觀引得大家紛紛稱奇,拿出各種“長槍短炮”咔嚓拍照留念。
“海南的天然資源確實是獨一無二,但在利用開發上要注意保持景觀的天然性,不要破壞這種自然美。”臺灣聯合報記者劉永祥說。
在游玩的同時,記者們還是保持著新聞職業的好奇心,他們一邊攀登,一邊向當地的景區導游了解景區的運營模式。美國僑報記者吳雅樂在休憩時,細心地將了解到的情況記錄在了小本子上。“回去可能會從旅游角度做一次海南的報道。”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的攝影記者趙守吉對五指山的美景非常感興趣,一大早就起床扛著攝像機上山拍攝,“我去過亞洲很多地方拍攝美景,我發現五指山的生態保護做得還是相當的好。”趙守吉說,他從所入住的亞泰雨林酒店了解到,為了保護樹木,酒店在建設時盡量沒有挪動樹木,而是依傍樹木而建,使很多原始百年古木得以完好保存,這些做法值得向外推薦。
海南是個陸地小省,而來自美國國際地產雜志的魏炯才認為,海南太“大”了。他說,海南的“大”在于文化、美景、美食等旅游資源豐富,這是海南的最佳優勢。通過這兩天的采訪交流,他覺得海南在國際旅游島建設背景下,已在開始探索一些先進的發展模式,但同時要注意,不能一味模仿復制別人的成功經驗,要因地制宜,好好挖掘和開發海南本地的優勢資源。
(本報五指山4月10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