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岳嵬
經歷了泡沫經濟刻骨銘心之痛,海南在療“傷”的同時重新自審,決策者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資源,才是海南最強的競爭力。
1999年2月6日,省人大二屆二次會議作出《關于建設生態省的決定》;同年3月30日,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準我省為我國第一個生態示范省。
14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將生態省建設步步推向深入。
省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布局;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海南考察時要求譜寫美麗中國的海南篇章,并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一條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正在900萬海南人民腳下延伸,成為全省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
述評
面對外界唱衰
化解大特區形象危機
1999年,還沒有走出房地產泡沫陰影的海南,正處于一個相對困難的發展階段。外界對海南一派“唱衰”,海南這個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面臨不小的形象危機。
破釜沉舟謀求新發展、新突破。當時的海南省委書記杜青林響亮提出:海南明天的繁榮有賴于今天的形象,海南形象的內涵決定于海南的地位和任務,海南的整體形象取決于各行各業的具體形象。誰擁有了美好的形象,誰就擁有了巨大的無形資產。
要塑怎樣的海南形象呢?1999年1月27日,全省“齊心塑造海南形象”電話動員大會舉行,會議明確:不僅要塑大形象,也要塑小形象。
大形象是通過各級黨委政府和各行各業的努力,塑造海南的改革開放形象、發展創業形象、文明優美形象,把海南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城鄉發達、文明法治、社會安定、環境優美,到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寶島。小形象針對的則是個人素質:通過不斷提高干部群眾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外國人面前樹中國人形象;在中國人面前樹海南人形象;在人民面前樹公仆形象;在客人面前樹主人形象。
原海南省精神文明辦主任陳修演回憶起15年前的這場活動時說,“齊心塑造海南形象”持續了3年,當年把這個活動作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并根據實際,每年確定一個主題,2000年的主題是“讓寶島更文明”,向一切不文明宣戰。2001年的主題是“以德治省、誠實守信”,在全社會強化信用意識,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風氣。
在這場歷時3年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海南廣泛宣傳新時期的英雄戰士李向群、盧學修等先進典型,各地區各部門先后開展了“讓交警更加文明、“讓白衣天使更加靚麗”、“創建文明機關,做人民滿意公務員”等各具特色的創建活動,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海南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對外形象。
有媒體評價,這場活動最大的成功在于,用精神領域的教化活動,為海南創造了許多文明品牌和形象品牌,其中有很多在今天已經成為含金量很高的無形資產,諸如生態省、無氟島、健康島等。
清污納新
處置爛尾樓海南當試點
這一年,海南面臨最大考驗的“形象工程”,比精神層面的創建活動更要復雜和艱巨。那就是如何處置泡沫經濟留下的“城市瘡疤”——爛尾樓。
1998年,海南爛尾樓數量之多,占全國積壓量的十分之一,資金沉淀總量達800多億元。而幾乎每一宗爛尾樓背后的投資主體、資金來源,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角債務和多角官司的交織。
“很多項目是擊鼓傳花炒作,有的甚至炒賣多達8次,因成本過高接手者無力續建,被資金鏈斷裂壓死了。”原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林克昌回憶說,每一棟爛尾樓都是一場攻堅戰。
正在海南苦苦探求爛尾樓處置盤活之道時,海南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1998年12月,朱镕基總理來海南視察工作,決定將海南作為處置積壓房地產的全國試點。
1999年7月14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建設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制訂的《處置海南省積壓房地產試點方案》獲國務院批準。依照方案,處置分三個步驟:追索債務,明確產權;集中處置金融資產;分類處置積壓房地產。
在此后的8年時間里,海南趟出一條“前無古人”的處置之路。爛尾樓在追債確權后由政府代為處置,經過續建、改造、重新包裝,在中央專項資金的資助下,一部分轉化為價格低廉的經濟適用房面市銷售,一部分通過稅收優惠重啟投資市場。
今天,海口的地標建筑之一——龍昆南立交橋旁的美華大廈,當年就經歷過爛尾樓的“嬗變”。林克昌回憶,2000年11月10日,隨著拍賣師一聲槌響,海南省首次拍賣爛尾樓。海口市沉睡了6年的海星大廈以3000萬元被新主人買走。2個月后,三亞市三亞灣海角麗園的3幢爛尾樓別墅在爆炸聲中被夷為平地。這南北呼應的兩響,石破天驚,標志著海南多年來一直處于僵局的爛尾樓處置終于出現了重大突破。
實質性的啟動引起了國內外實力財團的關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企業,紛紛派員飛往海口、三亞收購爛尾樓。
路徑的選擇和政策的優惠,撬動了爛尾樓的處置,沉寂多年的爛尾樓成了房地產市場上的香餑餑。當年海口盤活的爛尾樓中,萬國大都會、明光國際、美華大廈等,都已成為地標性建筑。
2007年6月30日,海南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小組辦公室悄然解散。這個機構使命的完成,意味著海南終于完成了爛尾樓的“化蝶”蛻變之路。
爛尾樓8年重生,不僅帶來海南城市面貌的變化,城市價值的提升,也摘除了海南金融高風險區的帽子,帶來了國內外資本對海南發展的信心。
知名企業紛至沓來。華潤、萬科、富力、雅居樂、中信泰富、香港恒隆、駿豪、中石化、中石油……海南重新變成充滿活力、充滿機遇、充滿激情的魅力之島。
第一生態省
積攢最強競爭力
經歷了泡沫經濟的刻骨銘心之痛,海南在療“傷”的同時重新自審,決策者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資源,才是海南最強的競爭力。海南未來真正能給中國發展作出貢獻的,不是靠經濟總量,而是靠保護好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態環境。
建設生態省,醞釀于1990年代后期。
1998年,在中共海南省委主持召開的各民主黨派的獻計獻策會上,九三學社海南省委會首次提出建設生態省建議。
“當時只是覺得建設生態省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是全局性的,所以提出了這個命題。沒想到后來引起這么大的共鳴,中共海南省委反應特別快。”回憶當年“生態省”出臺的背景,省人大常委、九三學社海南省委會副主委顏家安頗多感慨。
1998年7月,時任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與海南省一位領導進行工作交談時提出,“海南生態保持良好,條件優越,能否考慮建生態省?”
中共海南省委積極采納建議,立即組織力量進行生態規劃,并最終將其確立為海南的發展戰略。
當年建設生態省議案的起草人、原省人大環資工委主任劉元卿回憶道,14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于建設可持續發展生態省的議案》,議案從國內國際背景及海南實際出發,闡述了海南建設生態省的必要性。林明玉、王信田、徐經國、毛平等14名在代表在議案上簽名。
1999年初,時任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青林提議,將省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這一議案,提交代表大會審議,作出相應的決議。
“議案提交到議案審查委員會后,被列為重要議案。”劉元卿說,在接下來幾天的會議中,建設生態省議案受到代表們的熱議,在分組討論時、在飯桌上、在休息室里,“生態省”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1999年2月6日,省人大二屆二次會議作出《關于建設生態省的決定》;1999年3月30日,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準海南省為我國第一個生態示范省;同年7月,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
劉元卿說,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綱要》,賦予了建設生態省的法律地位,保證生態省建設要“一張藍圖干到底”,不因換屆和領導班子變動而受影響。
14年來,海南通過立法保障、高層推動、統一協調、建立環保目標責任制等方式,將生態省建設步步推向深入。
“在保護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才有充裕的財力更好地保護生態。14年來,海南生態省建設初衷不改,腳步愈加堅定和矯健。從發展新興工業的“三不原則”和“兩大一高”的產業政策,到建設國際旅游島,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從“消除白色污染”到建立無氟省;從建設“千里生態長廊”到在全省范圍內掀起“綠化寶島大行動”……大特區14年的探索和試驗,引領和示范全國的,正是綠色發展的方向與道路。
2012年4月,省委書記羅保銘在省第六次黨代會報告中,就海南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的路徑選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海南生態省的內涵和生態建設文化。
14年的成長道路,無不烙著生態文明、科學發展的印記。一條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正在900萬海南人民腳下延伸,成為全省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
一九九九年我省實施”百萬畝椰林工程“,為海南增添了一片片新綠。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茂攝
大事記
學習宣傳李向群英雄事跡
李向群(1978年6月—1998年8月22日)海南瓊山人。1996年12月入伍,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士。1998年8月5日,他隨部隊在湖北公安縣南平鎮堤段的抗洪保衛戰中,帶病堅持搶險,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于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
1999年4月1日,中央軍委頒布命令,授予廣州軍區某部戰士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戰士。
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號召全軍廣大官兵要向李向群同志學習。隨后,全國全軍掀起了宣傳學習李向群英雄事跡的高潮。
親歷者說
原省處置辦專職副主任林克昌:
房市“化蝶”那八年
省住建廳原巡視員林克昌。
-本報記者單憬崗
“1993年,中央啟動宏觀調控,海南從房地產泡沫中驚醒,留下遍布全省的爛尾樓。”省住建廳原巡視員林克昌回憶說,全省爛尾樓原報建面積達1631萬平方米。與滿目瘡痍相伴的,是海南經濟長達數年的“死寂”。
解困海南經濟,必須盤活這些爛尾樓。1998年底,中央決定把我省作為全國處置積壓房地產的試點。次年7月,國務院批準了《處置海南積壓房地產試點方案》。
“這是海南‘半拉子’再生的‘救命’文件!”當年出任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的林克昌說,在我省當時的經濟形勢下,如果沒有國務院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半拉子”處置難以撬動。
由于這項工作沒有任何經驗可循,壓力可想而知。
“這是一場歷時8年的大硬仗!”他說,海南被逼著走出了一條創新的路子。首先進行了司法創新。在處置過程中,沒有相關法律規定的,就本著法律原則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地方法規。比如明確行政確權的法律地位,產權人限期不處置由政府代為處置等規定,在全國來說都是創舉。其次是政策創新,出臺了各種減免稅費等相關法規,在操作上特事特辦,打破常規。
“處置當中爭議最大的,是用行政手段處置積壓房地產是否侵犯了產權的問題。”他說,隨著處置工作的逐步展開,大家的認識逐漸統一,雖然前期利益受了些影響,但資金盤活了,房子蓋起來了,城市環境改善了,歸根結底是大家都受益了。
2001年元旦前后,海南南北連續響起兩聲巨響。海口海星大廈成功拍賣,三亞海角麗園成功爆破,標志著海南爛尾樓處置僵局出現重大突破。
實質性的啟動,扭轉了海南房地產市場的頹勢。房地產市場很快升溫,海南的老百姓在不經意中發現,爛尾樓一個一個地消失了,城市越變越漂亮了。
“海南處置爛尾樓8年,精神方面的成果比物質方面的成果更珍貴。”林克昌說,只有加強管理,規范發展,才能保證泡沫經濟的歷史不再重演,才能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留下廣闊的發展空間。(本報海口4月20日訊)
海南詞典
轉化房
我省處置積壓房地產的用語,即積壓商品房轉化為經濟適用住房。為處置海南積壓房地產,國家給轉化房專項資助,從而使房屋價格下降,吸引購買者。1999年底,我省開始推出轉化房。
許多停緩建工程續建并申請轉化房銷售后,享受了政府補貼(每平方米200元—400元不等),房價低廉(每平方米僅1000多元),備受工薪階層青睞。使銷售價格始終處于中低收入者可接受的范圍。轉化房政策有效加快了積壓房地產的處置。
“美蘭”通航
1999年3月28日下午3時36分,海航波音737——800“椰風海韻”號客機安全平穩地降落在美蘭機場,標志著海口美蘭機場正式通航。中國民航總局局長劉劍鋒、省長汪嘯風等為海口美蘭機場通航剪彩。
同年5月24日,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正式啟用,意味著大英山民航機場正式告別43年的民航飛行史。
當時美蘭機場總投資23.04億元,占地583公頃,按國際4E級標準建設,可起降波音747——400型大型飛機。
老鏡頭
盤活爛尾樓
1999年7月14日,我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拉開帷幕。8年累計處置積壓商品房449.3萬平方米,處置停緩建工程項目1608.2萬平方米,盤活閑置用地約2.34萬公頃。
環島高速全線貫通
1999年9月26日,海南環島高速公路(西線)洋浦至九所段正式竣工通車。至此,我省環島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至2002年12月,投資近80億元的海南環島高速公路通過竣工驗收。專家認為,環島高速公路創造了四個全國第一:我國規模最大的環島高速公路;環島半徑最大的高速公路;我國建設里程最長的一條環島高速公路;是我國建設周期最長的一條高速公路。(本報資料照片)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