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邵長春 通訊員 尹建軍
5月21日上午,正逢毛豆收獲季節,定安縣翰林鎮基本農田整理項目區內,農民正在忙著采摘。田地旁邊就是一個簡易的毛豆現場處理點,十多個工人正在對剛摘下來的毛豆進行分揀,顆粒飽滿的毛豆順著傳送帶滑入冰水中,經過處理后,馬上打包,收購商們早就在田邊等著過秤裝車了。
從2011年起,定安縣正式啟動了翰林鎮基本農田整理項目。項目建設規模為1.98萬畝,總投資4700萬元,資金來自省里土地整治專項經費,受益范圍涉及翰林鎮6個村委會。通過整治,不僅極大改善了當地的農田水利、道路基礎條件,還帶動了當地產業轉型,農民增收,更促進了當地田園旅游業的興起。
田成方,水通暢
如今在定安南部的翰林、嶺口等鎮,毛豆產業已頗具規模,但就在幾年前,這一片地區的農田盡管土壤肥沃,富含硒,卻因為基礎設施年久失修,排灌系統老化毀壞,極易積水,大型農業機械難以實施作業。長期以來,當地農民守著聚寶盆卻只能種植水稻等單一作物。
“前些年一下大暴雨,農田積水常常半個月才能排完;不下雨又會出現沒水灌溉的難題,也只有種水稻才保險點。”村民老秦說。
據介紹,土地整治結合田洋周邊水庫灌溉條件,通過新建、修復項目區內各類道路、排灌設施,確保田洋旱季不干、雨季不澇,變成了現在“田成方、路成網、水通暢”的現代農業基地,實現旱澇保收。
換作物,地吃香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型收割機正在田里實施作業,路旁還停著不少前來收購農產品的大型運輸車,而在整治前,項目區內路面坑洼不平,雨季泥濘難行,小拖拉機都進不來,連村民出行都成問題。有投資商看中這里的土壤條件,但一看基礎設施如此差,轉身就走。
但現在項目區內的土地已經成了香餑餑,當地農民從過去全年單一種植水稻變為輪種水稻和冬季瓜菜等作物,也有農民選擇將土地出租。如今在該鎮的4個田洋共種3000畝瓜菜,就是由公司向農民承包土地連片搞起來的。
村民馮美清告訴記者,家里有5畝地,原來都種水稻,現在她把其中3畝租給公司種幾個月的毛豆,每畝可以拿到700多元租金,同時她還給公司打工,工資按天算,每天60元。
此外,翰林鎮還準備引入“種植戶承包加合作社”的方式,使當地農民不僅拿地租,賺工錢,還能在瓜菜收購上得到更多實惠。
游客來,逐風光
土地整治不僅給當地農業產業轉型奠定了基礎,還促進了定安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翰林、嶺口等鎮基本農田整治項目實施后,通過完善當地農村旅游的硬件條件,特別是田間道路的硬化改造,推動了定安縣“百里百村”鄉村旅游觀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游客量,提升了該縣旅游品牌價值。
在翰林鎮上記者就找到了兩家自行車鄉村綠色騎行服務點,工作人員梁尤華介紹說,田洋整治后新硬化的道路成了最佳的綠色騎行路線,每天都有游客從海口等地趕來租借自行車,沿著鄉村田間道路騎行,欣賞當地美麗的田園風光。“周末游客最多,自行車全都租出去了。”
除了喜歡戶外騎行的游客,畫家、攝影家也被當地田園風光吸引,紛紛前來采風和體驗生活,優美的自然景觀、田洋整治后的風光、當地樸實的民風都成了藝術家筆下的素材,有的畫家還帶著大批學生前來寫生,一住就是大半個月,也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
(本報定城5月21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