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將建L型濕地森林公園帶
濕地與森林環抱椰城 構建生態綠色屏障
海口白水塘濕地公園、沙坡水庫森林公園、五源河森林公園、永莊水庫森林公園、玉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圖。(資料圖)
如果說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則是“地球之腎”。
而就在海口的南部,緊鄰城市建成區,森林與濕地兩大“寶庫”交相輝映,點綴其間,構成了一道能為市民、游客提供服務的南部綠色生態屏障。
隨著《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與《海口市南部生態綠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相繼出臺,以白水塘濕地公園、沙坡水庫森林公園、五源河森林公園、永莊水庫森林公園、玉龍泉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的五大公園的規劃和建設正在加速,一個自西向東圍繞海口主城區的城市公園帶,正在從構想變為現實。
□南國都市報記者 張毅
規劃先行,海口加速推進濕地、森林公園項目
森林公園不僅有利于水源涵養,調節氣候,向城市提供清新空氣,更可防塵降噪,為市民提供優美景觀和休閑、游憩場所。
而濕地公園則類似于小型的自然保護區,具有獨特的近自然景觀特征,對凈化水源,保護物種多樣性、平衡生態都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隨著海口市城區的不斷擴張,海口的森林和濕地資源日益減少。但是,對于城市南部的羊山地區,海口的決策者們一直在堅守,從“南控”到“南優”,始終把這一帶的生態資源看成海口發展的“雷區”,絕不觸碰。
早在2009年,海口制定出臺的《海口生態市建設2009―2010兩年行動計劃》就提出,將建設包括永莊水庫森林公園、沙坡水庫森林公園、玉龍泉森林公園和五源河森林公園在內的環城綠色生態景觀帶,并向東、西側延伸,串聯起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和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1年5月份,在國務院批復的《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沙坡水庫森林公園、五源河森林公園、永莊水庫森林公園、玉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再次被明確提及。
2012年年初,海口編制完成了《海口市南部生態綠帶控制性詳細規劃》,為海口規劃了一條東西長約為16.5公里,南北寬約為4公里的南部生態綠帶。
同年10月份,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辭一周之內兩次調研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規劃建設情況,預示著海口蓄勢已久的濕地、森林公園項目開始加速推進。
L型濕地森林公園帶,構建生態綠色屏障
白水塘濕地公園、沙坡水庫森林公園、永莊水庫森林公園、玉龍泉國家森林公園規劃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與地處海口長秀片區的五源河森林公園,形成了一個“L”型,環繞在海口南部以及西側,跨越瓊山、龍華、秀英三區。
目前,《海口市沙坡水庫-白水塘森林濕地公園概念性詳細規劃》、《海口市五源河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都已經編制完成,其他森林公園規劃也都正在積極推進之中。海口市林業局負責人表示,這條公園帶建成后將成為海口南部生態綠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一道防塵降噪向城市提供清新空氣的生態綠色屏障,維護羊山地區甚至整個海口市地區生態平衡。
按照規劃要求,這條公園帶將融合公園道路、漫步小道、休閑綠帶、水系、農田等景觀元素,建成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引水灌溉、飲水保護為一體的綠帶景觀。
在規劃者眼中,海口南部生態綠帶不是孤立的生態綠地。
“規劃區內,并不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更分散著村莊。因此,它既要為居民提供生活、生產空間,又要為市民、游客提供可供游憩活動的開放空間。”海口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規劃區不應成為城市經濟活動的“負”空間,而要通過對差異性資源的利用,成為城市經濟增長的新的“引擎”。
進展
沙坡水庫—白水塘森林濕地公園9月動工
規劃汽車露營地、花海、17.5公里景觀綠道,打造市民、游客休閑好去處
南國都市報記者從海口市林業局獲悉,《海口市沙坡水庫—白水塘森林濕地公園概念性詳細規劃》已經編制完成,計劃今年9月份正式動工。
據了解,海口沙坡水庫—白水塘森林濕地公園的規劃范圍,南起海口繞城高速,北至南渡江大道,東至東線高速,西至丘海大道延長線,總規劃面積為2644公頃。公園由東、西兩地塊組成,東側為白水塘濕地公園,西側為沙坡水庫森林公園,中間由迎賓大道(龍昆南延長線)劃分。
在公園內部分區規劃中,具有環保水處理能力的濕地公園、省內最大的汽車露營地、驚艷的花海以及長達17.5公里的景觀綠道最為吸引人。
汽車露營地位于公園的中部,龍昆南延長線的西側,目標是要建成海南最大汽車露營地、海口房車地標。汽車露營地又分為露營區、服務活動區、野餐區、生態保護區4大片區。其中,露營區,可為不同類型的露營者提供適合的營位和活動空間,如小汽車露營、房車露營、團體露營和帳篷露營等。
濕地公園位于公園東側,圍繞白水塘規劃海南最環保的水處理系統,建立大片自然濕地,栽植濕地植物,增加生物多樣性,并建設濕地教育中心、濕地主題餐廳、青年旅館、創意工坊、游憩濕地步道、濕地體驗島、濕地觀鳥點等設施。
花海則位于公園的西南側,目標是打造海南最驚艷的花海,規劃有機餐廳/婚慶宴客廳、花海綠道、花卉園、香草園、芳香植物實驗基地等。公園的西側還規劃有有機農場,規劃有田園體驗中心、公共菜園等,旨在打造海口市民周末菜園。
公園內的景觀綠道總長17.5公里,其中環湖綠道7公里,花海綠道3公里,濕地綠道3.5公里,配套建設各景區景點的服務接待中心、沿途休息驛站、指示牌和標識,目標是成為海南最宜人、最長的景觀綠道。
沙坡水庫-白水塘森林濕地公園三條景點與游覽線路設計:
田園體驗:參與假日農田活動—香草園—有機蔬果餐廳/婚慶宴客廳—鮮果園—有機農產品市場/田園體驗中心;
森林/汽車露營體驗:沙灘趣味運動會/戶外音樂節—露天燒烤美食—游泳/泛舟—垂釣—入住汽車營地;
濕地體驗:濕地教育中心—旅游服務中心—游船—濕地體驗島—濕地觀鳥點—藝術工坊/入住旅館。
專訪
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
濕地公園建設應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
作為先后兩次主持海南省濕地調查的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江海聲教授,對海南的濕地狀況可謂了如指掌。31日下午,江海聲教授在接受南國都市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海口南部羊山地區的濕地、森林資源,對于生物多樣性以及海口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在規劃建設海口南部濕地、森林公園的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地保持其自然屬性,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
“海口南部的羊山地區,我去過很多次,發現這一地區濕地資源非常豐富,有沼澤、有淺灘、有河流,也有成片廢棄的水田。”江海聲說,這里濕地連片面積廣闊,生物多樣性豐富,景觀宜人,且濕地的基巖為玄武巖,說明該地區濕地的吸水性和保水性都很強。
如果濕地保護好了,它不僅會成為生物多樣性的聚集地,還會成為一道靚麗的景觀。 江海聲建議,海南要加強濕地保護,首先要保護好森林,以涵養濕地賴以依存的水源;其次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流入濕地的水系應是清澈、未受污染的水流,如果沿途有濕地的污染源,政府應下大決心下大力氣清除掉;在保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濕地對人類的服務功能,如在旅游、養殖、種植等經濟開發活動的同時,為濕地周邊的社區、居民尋找出路,降低他們對濕地資源的原始依賴。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