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美食產業 力推鄉村游 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本報記者洪寶光 李科洲 特約記者林先鋒
黑豬肉粽、白切定安鵝、翰林燜豬蹄……那是舌尖上的定安;南麗湖、文筆峰、母瑞山、南渡江、百里百村……那是鏡頭中的定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園區……那是流水線上的定安。
舉辦美食節、發展鄉村旅游、發展新興工業,定安新一屆領導班子繼續緊抓特色產業,力圖從環境優勢中尋找特色、從資源優勢中培育特色,實現縣域經濟的綠色崛起。
粽子帶旺美食產業
6000多萬元銷售收入、上萬頭肉豬銷量、帶動3000多名農民工就業,小小的粽子,竟然有這樣的能量!
定安粽子,早就香飄古城之外,特別是端午節前后,“尋粽”而來的外地客人總是陡然增多,然而,前幾年,定安粽子還是分散生產、小攤點銷售,缺乏包裝、生產標準不一,更沒有品牌。必須走產業化之路!定安為粽子持續下功夫,申請QS認證、實行ISO9001管理體系認證、制定生產標準等,不斷地推行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
經過一系列運作和幾年的努力,定安粽子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其品牌形象也提高了一個檔次。6月10日中午,在定城鎮東方酒店里,5名工人正忙著將真空包裝的粽子放進包裝箱里,但還沒等放好,已被守候在身旁的顧客買走。
今年端午節,全縣各個粽子生產企業全面告“急”:粽子脫銷!目前,已接到350萬個粽子訂單,產值6000多萬元,帶動1萬多頭黑豬銷售、3000多農民工就業,數據超過了去年同期。
定安縣政府以粽子為切入點,從2010年開始,每年端午節期間舉行端午美食文化節,評選十大特色菜肴、十大特色小吃等,通過媒體打響黑豬骨湯、白切定安鵝等十大特色菜肴,黑豬肉粽等十大特色小吃的知名度,每年引來數十萬賓客到定安品嘗原生態美食。
粽子熱銷同時帶動了其他農產品的銷售。圣女果、豆角、芋頭梗、蘿卜、南瓜葉、大米、黑豬等本地富硒特產也名聲越來越大,富硒產品做出來的翰林燜豬蹄、炒粉、腌粉等20多種美食也百里飄香。
目前,投資10億元的定安天九美食文化廣場正在緊張施工中,美食廣場部分設施于今年美食節期間投入使用。這個由成都天九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集美食、休閑、娛樂、健身、購物為一體的美食廣場,提升了定安的美食品位,還拉長了美食產業鏈,有望進一步帶旺全縣美食產業。
“舉辦美食節和興建美食廣場,全縣美食產業產值會有更大的飛躍。”定安縣縣長符立東說,定安還要不斷挖掘本地美食資源,使美食與美景有機融合,促進美食產業做大做強。
鄉村游帶旺旅游業
劉貴賓、紀連海、理查德·安德森等國內外名人,中東新聞通訊社等23家外國媒體40余名記者,先后慕名來到定安“百里百村”,泡冷泉、參觀愛情樹,感受定安的鄉村文化以及美景。
近年來,定安縣投入3億多元,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實現了村與村、村與國道縣道、主道與景區之間道路的硬化和暢通,并以“紅色文化、古色文化、綠色文化”為主題,推出一條100多里長的鄉村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即“百里百村”。
這條旅游線路途經瓊崖革命根據地母瑞山、久溫塘熱帶富硒火山冷泉、翰林亞洲榕樹王、南建州古跡、火山巖原生態熱帶植物等旅游景點,幾乎涵蓋了定安旅游精華。
6月9日下午,在嶺口鎮皇坡村皇坡驛站農家樂,十來位游客剛騎車游了皇坡村,參觀了愛情樹、元帝樹,正坐在這里吃飯。農家樂負責人周運瑞樂呵呵地向游客介紹皇子雞湯、燜豬腳等本地特色美食。據介紹,去年,定安鄉村游的游客量達20萬人次,今年第一季度,這個數據已經超5萬人次,在全縣游客量中占有較大的比例。
農民出身的周運瑞,真的想不到自己也能吃上旅游飯。自從村里建設文明生態村,發展旅游產業后,到村里游玩的游客明顯增多。他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國內外的游客,他經營的農家樂也變得熱鬧起來。
游美景,享美食。百里百村涉及的村莊中,農家樂、農副產品專賣店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游客在欣賞沿途風景的同時,除了能品嘗到地方特色美食,還能購買到本地出產的黑豬肉、富硒大米以及農家菜等。
目前,百里百村鄉村游不僅帶旺了全縣旅游飯店、旅游景區點,還帶動全縣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基地帶旺高新產業
中國聯塑、東方光通、中國建材等國內知名大企業先后落戶定安。這皆源自定安有個高新技術產業園。
無工不富,定安的工業夢由來已久。定安與海口一江之隔,屬海口半小時經濟圈、機場半小時經濟圈、瓊北旅游經濟圈,區位優勢顯著,是發展工業的理想地。1993年,定安就規劃建設了工業園,2005年,省政府批準塔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我省唯一的省級農副產品加工示范園區;2005年12月,農業部審定批準該園區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
當前,定安的工業夢又有了新的內涵,即利用現有園區,通過引進產值高污染低的企業,打造新興工業基地。
定安專門規劃了一個占地面積280.82公頃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并通過貸款等方式,先后投入近4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該園區的環城南路、創新路等路段已建好,園區“三縱四橫”路網格局已形成。
“我們投資定安,看中的是定安的區位優勢。”6月9日,中國聯塑海南公司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進駐塔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來,該公司已完成投資3.5億元,廠房基本建好,將于今年內投產。據了解,目前,園區內落戶的企業已達74家。
“定安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做強做精縣域經濟,切實提高定安縣的核心競爭力。”定安縣委書記陳軍表示,定安將以塔嶺高新技術產業園為重點,打造新興工業基地,不斷加快推進中國建材、東方光通、中國聯塑等項目建設力度,并下大力氣招商引資,積極發展電子信息、軟件開發、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藥、先進制造等技術含量高、效益好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引進一批龍頭企業進駐,采取園中園發展模式,招引上下游企業進駐,發揮產業聚集功能,拉長產業鏈。(本報定城6月10日電)
游客在定安久溫塘熱帶火山冷泉游玩。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茂攝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抓特色
短評
特色就是優勢,就是競爭力。縣域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一個地方要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就必須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打造持久的特色競爭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指出,要推動傳統農業向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做強做精做優熱帶特色農業,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定安發展美食產業、鄉村旅游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正是緊緊扣住“特色”兩個字。定安有連片的鄉村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發展鄉村游,那是找準了特色;以粽子為抓手幾年來持續舉辦美食節,那是在培育特色;賦予工業園區發展新興工業的新內涵,那是在做大特色。
而定安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提出的“一城三地”發展戰略,則是把發展特色經濟提升到了戰略的高度。“一城”是把定城打造成宜居宜商生態衛星城;“三地”即把定安打造成瓊北經濟圈“休閑養生旅游基地”“新興工業基地”“綠色高效農業基地”。發展美食產業、力推鄉村游、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正是這一戰略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綠色崛起”的重要載體。
特色產業是縣域經濟內生增長的動力源,我們期待定安進一步瞄準“特”字,集中優勢資源、創新機制、重點突破,最終實現超常規發展。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