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有上百名學生在宏村寫生。 本報記者 楊春虹 攝
浙江安吉山川鄉土屋改建的精品酒店房價堪比五星級酒店。 本報記者 楊春虹 攝
西遞景區村民擺攤售賣當地特產。 本報記者 楊春虹 攝
博鰲“海的故事”船式餐飲店。本報記者 李幸璜 攝
核心提示
以旅游業為主導的海南,如何讓廣大老百姓享受到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旅游界普遍認為,發展鄉村游是一條出路。而海南自1990年代中后期萌芽的鄉村游,紅紅火火發展起來后,至今仍處于產品單一、零散發展的鄉村游初級階段。
如何突破?6月3日,我省組織的最大規模的海南鄉村旅游研修團一行50余人,從西子湖畔的梅家塢到黃山腳下的翡翠谷,從中國最美鄉村婺源到中國美麗鄉村安吉,再到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千年古村落西遞、宏村,短短7天輾轉浙、皖、贛三省,行程數千里,實地探訪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最成熟的地區,為海南鄉村游尋找新的發展思路。
■ 本報記者 楊春虹
做足特色拉伸產業鏈
在依托城市發展鄉村旅游的杭州青芝塢、蕪湖大浦,海南研修團看到的是不一樣的發展模式:
青芝塢利用靠近浙江大學優勢,將原來被稱為垃圾村的城中村,在政府主導下,統一按照江南民居進行整體整治。整治一新的青芝塢,政府對經營業態進行統一協調,這里現在成了杭州的小資街,村民房屋租金從過去10萬一年增長到現在四五十萬一年,而且5年起租。
“特色是旅游的生命線!”在考察中,海南鄉村旅游研修團成員感慨:同樣依托景區發展鄉村旅游的梅家塢和翡翠谷,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梅家塢村位于西湖名勝區,數百年來依靠種、采、賣西湖龍井解決百姓生計,2003年,在政府主導下整治一新的梅家塢村,小橋流水白墻黑瓦一派江南風情,借助西湖龍井推出農家茶樓新品牌試水鄉村旅游。“同樣一斤西湖龍井,從過去的賣茶葉到現在賣茶水,村民收入從500元至少增長到現在1500元。”村黨委書記朱建鳴說,正是從傳統的種茶經濟到現在的泡茶經濟,全村540余戶去年戶均收入超過30萬元。
位于黃山南大門的翡翠谷,村民們換種方式靠山吃山。繼1984年全村合股成立中國第一個農民旅游公司開發翡翠谷景區,2003年,村里邀請中國美術大學整體設計新村景觀,邀請同濟大學統一規劃村民住房,48戶村民利用宅基地建成的徽派別墅成為與景區相映的另一景觀,每家6至8間不等的家庭旅館,從2004年“五一”接待游客,每年給每戶帶來的收益高達20余萬元。
不可缺位的角色,政府
“發展鄉村旅游,政府必須做主導。”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在中國美麗鄉村安吉,當地政府、企業、老百姓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在發展中逐步形成的開發理念。
政府組織鄉村游高層設計規劃。“文化與生態的珠聯璧合,是婺源發展鄉村旅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婺源縣委副書記諸立說,當地一旦決定了要把旅游作為核心產業,就制定了最嚴格的環保,同時努力把傳統文化保護好、民俗文化傳承好。婺源經驗最重要的一條是:把全縣作為一個大公園、大景區規劃建設,尤其注重對生態與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建設。
作為古徽州的七個縣之一,婺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對外地人而言這是一道景觀,但對生活其中的人卻審美疲勞了,新居紛紛都采用城市里全篇一律的瓷磚貼面。“對于一個旅游城市,擁有獨特的景觀很重要,民居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江西省旅游局副局長余曉明說,民居的整治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對景區(點)的打造。
在政府主導進行了縣城主要街區、景區出入口等成片的徽派改造之后,婺源在結合徽派特色和現代人生活需求的基礎上,為村民免費提供60余個徽派建筑的戶型圖。村民被要求建房前必須交納5000元至1.5萬元不等的保證金,政府驗收合格后才能收回保證金。
政府用管理和服務為鄉村游創造最美環境。
擁有上千年歷史的西遞、宏村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的集中體現,當地政府將電網、水網全部從地上埋入地下,又鼓勵村民們拆除古屋上安裝的太陽能,每戶補貼500元裝上電熱水器;富起來的村民們買車了,為了不破壞古村落,在村外建了專門停車場,村民依然要步行回到古村的家中……
美麗鄉村首先要是清潔鄉村。海南遭遇的鄉村垃圾困局,婺源和安吉都曾經遭遇過并尋找到初步的解決辦法。“最難管,也最難長效。”致力于發展鄉村旅游的婺源和安吉都把城鄉清潔工程作為一項重點來抓,目前的做法是自然村收集垃圾,各個鄉鎮集中,再由縣里集中處理,以城市化管理體系進行農村垃圾管理。
地處杭州附近的安吉交通便利,經濟發達。1998年以前是一個典型的浙江縣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什么發展快上什么,化工、印染一度是當地經濟支柱。
1998年,地處太湖源頭的安吉被迫關停三分之一重污染企業。一時間,未來之路在哪里成了一個大問題。
“痛定思痛,我們提出生態立縣。”安吉縣副縣長任烽說,當時很多人不接受,現在大家看到了生態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
“村里的污水、垃圾必須處理好,這也是政府必須要做的事。”在決定了吃旅游飯之后,安吉將農村的垃圾、污水處理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其中污水采用生態化處理,由省、縣、村三級分攤費用。每個村的污水處理點占地僅一二十平方米,往往還種上漂亮的花草或是莊稼,如果不是主人介紹,游客經過時根本不會想到這是一個污水處理點。
“快與慢是相對的,快不等于好,慢不等于差。”對比過去的發展,任烽深深體會到,政府的前期引導至關重要。
最核心的主體,村民
安吉鼓勵每個村莊因地制宜創造美麗,由老百姓唱主角發展鄉村旅游。
在出過尚書的尚書圩村,因為2010年偶然種的十幾畝向日葵吸引了很多游客。第二年村里就發動黨員每人種一畝,今年全村漫山遍野種上了向日葵,這成為吸引附近城市居民的一大景觀。現在,村民正忙著用炭化木沿村口搭建一大圈懸空的休閑區,再過一兩個月,游客就可以坐在這里品茶看花。
與翡翠谷、宏村等地一樣,尚書圩村的村民們也是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共同成立公司或是入股專業公司開展經營,當地官員用四個“變”形容這樣的經營模式: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農民變股民。
“全村1008人,現在只要有一個人扔垃圾,馬上就會有人打電話舉報。”婺源縣旅游委主任葛健說,因為村容的美丑會影響公司的經營,而經營的好壞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每個地方都要結合自己的特色,注入不同的文化去打造。”任烽認為,發展鄉村旅游前期一定是政府主導,目前不可能一味依賴企業和社會去推動環境整治、道路暢通等基礎工作的開展。諸立也有同樣的感受:發展鄉村旅游更多是富民工程,第一階段不可能對GDP有拉動,更多是投入;進入到第二階段,才會對GDP產生拉動,并帶動更多群眾致富。
當然,村民在經營的過程中也會遇到成長的煩惱。依托古村落發展鄉村旅游的安徽西遞、宏村,江西李坑、江灣,村民們在經歷了最初的旅游開發熱潮后,開始遭遇保護與開發、村民利益與公司利益的矛盾。
一度因矛盾激化關閉村門的李坑,現在景區利益與老百姓掛勾,10%門票收入歸老百姓。“如果解決不好與老百姓的關系,旅游很難發展,這是鄉村旅游不可逾越的階段。”當地負責人說,大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已經意識到,政府、村民、企業、社會在發展鄉村旅游中必須緊密攜手。
差距
海南的鄉村游還缺啥?
相比國內1980年代就起步的農家樂,一直以濱海旅游為亮點的海南,直至1990年代中期,鄉村旅游才開始萌芽。本世紀初,在全省建設文明生態村的推動下,海口、三亞、文昌、瓊海、萬寧、澄邁、定安等市縣陸續開始發展鄉村旅游。
截至目前,全省休閑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點達到139個,獲得全國休閑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全國休閑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示范點7個,全國星級休閑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點10個,其中5星級5個,4星級3個,3星級2個。
海南鄉村旅游推動了農業經濟轉型,增加了農民直接收益,而站在旅游業界的角度,海南豪陽國旅董事長梁昌斌卻感到了一些遺憾和不足。作為省政協委員,梁昌斌在一份關于發展海南鄉村旅游的建議中寫道:
海南鄉村旅游缺乏高水平策劃,不少原有休閑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點在原資源上改造就接待游客,缺乏傳統文化鄉土氣息;不注意對市場定位和對接,有些休閑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點不景氣,既浪費了資源,又影響農民的積極性;鄉村旅游精品不多,主題不突出,缺乏特色,吸引力不強,特別是缺乏提升生態環境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
省長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陸志遠從另一角度看海南鄉村旅游:濱海旅游是海南的優勢,依托于此海南已經逐漸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但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另一個目標是建設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園,作為以旅游業為主導的海南而言,如何讓廣大老百姓享受到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是應當思考的問題。
他認為,發展鄉村旅游其實早已不是單純的產業發展問題,更多要從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幸福家園的高度來推動。
來自各市縣旅游管理部門、各相關旅游企業的研修團成員心里清楚,如果沒有龐大的島外客源做支撐,僅靠海南不足百萬的本地城市客源,海南發展鄉村旅游幾乎沒有想像的空間。
拓展海南鄉村游的空間,是借鑒內地成熟的農家樂模式,還是發展依靠大景區帶動的博鰲南強村旅游模式,或是憑借特產發展的澄邁福山咖啡風情小鎮模式?海南鄉村游未來的發展模式,在地方、業界和學者間引發了頗多思考和爭議。
出路
能否用樸素的方式做精海島特色?
在考察途中,海南研修團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中國鄉村旅游短短20余年間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0年代中期的起源階段,主要依托鄉村良好的田園風光和生態環境吸引城市居民,品種單一,價格低廉,主要活動為觀賞、品嘗。
第二階段是1990年代后期,政府開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營銷,并對鄉村進行統一的環境整治。在土地流轉方面開始有益探索,農業得到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
第三階段是鄉居和鄉村度假階段。農業產業全面升級,社會資本大量進入農村。高品位鄉村酒店和主題農莊興起,顯現強大市場吸引力。
“從鄉村觀光到鄉村度假是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鄉村度假是海南島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之路。”通過實地考察,省旅游委規劃處處長潘泳感慨,海南不少市縣正在打算做的鄉村旅游,其實浙江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做了,海南需要對鄉村旅游發展進行再思考。
“建議大家去看看莫干山的‘洋家樂’,那是鄉村旅游未來發展方向。”浙江省旅游局安全管理處副處長李劍峰提醒大家,其實這種模式已經面臨換代升級,海南可以在這里了解鄉村旅游的發展路徑,但千萬不要照搬。
在考察的最后一站安吉,李劍峰把浙江的精品鄉村游介紹給了大家。在山川鄉,去年底剛剛開業的“老樹林”酒店周邊環境很普通,走進這個利用農家土屋改建的精品酒店,眼前豁然開朗:記憶中代表著貧窮落后的土墻,經過藝術化利用,加上周圍環境的映襯,體現出的是鄉村的休閑與輕松;廢棄的拖拉機輪,與竹子一結合,成了餐廳頗具時尚感的吊燈;上千元房價的客房,甚至沒有電視,一個大的榻榻米放置了四個床墊任由客人組合……
這家精品酒店是兩幢二層的土屋,8間客房,但房價高達千元超過五星級酒店,要求客人2天起訂,周末的房幾乎訂滿。這家發源于莫干山的精品連鎖酒店,開業幾個月已經接待過6個國家游客。老外們成群結隊到這里開PARTY……
“建筑、設施就地取材非常重要,這是展現當地文化最樸素的方式。”李劍峰告訴記者,鄉村旅游的用料不一定豪華,反而都是普通材料,但對創意的要求是很高的,這是鄉村旅游能夠顯現品位的關鍵。
莫干山的那些土屋、破舊生活用具等,原已被當地人棄置不用。但南非人高天成卻租下廢棄的舊屋,收集各類廢品,打造了低碳、綠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裸心谷”,現在這間用各類“廢料”打造的酒店被CNN評為中國最好的9大觀景酒店。
“海南鄉村旅游剛起步,完全可以跨越農家樂的初級形式,定位于鄉村度假、精品鄉村旅游。”瓊海市旅游委主任楊奮認為,能夠融地方文化、民俗為一體的精品酒店,或許是瓊海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重點和亮點,博鰲的“老房子”、“海的故事”都有了很好嘗試。
文昌市副市長呂小蕾也同時看到了文昌發展精品酒店、精品鄉村游的優勢:文昌生態資源一流,而且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
一味模仿,最終收獲的或許只會是東施效顰的尷尬。對于剛剛起步的海南鄉村旅游而言,跨越這些地方20余年走過的“農家樂”等初級形態,發展有海島特色的鄉村度假,并與濱海度假、雨林度假等形成海南度假旅游產品體系,或許可探出一條新路。
(本報海口6月25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