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令營訓導員指點營員們觀察山里的各種動植物。 本報記者 張杰 攝
夏令營開展心理訓練,培養孩子們對同伴的真誠和信任。本報記者 張杰 攝
■ 本報記者 張杰
核心提示
盛夏海南,熱情似火。
“海南之夏,是清涼一夏,歡迎前來度假。”海南各市縣的旅游營銷團隊在內地各大城市大力叫賣海南的傳統旅游線路,希望多些外地游客前來,打破“海南夏天太曬太熱不適合旅游度假”的淡季傳統。
與此同時,進入7月后,學生們都已放了暑假,家長們也在想盡辦法讓孩子過個有意義的快樂暑假,開拓眼界,增長見聞。當下,為孩子選擇一個主題夏令營成為很多家長的選擇。
海南有沒有可能打造成中國夏令營目的地,以吸引各地的孩子及家長游客,完善海南旅游產品結構,帶旺夏季旅游呢?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A
暑期夏令營市場風生水起
“趁著暑假讓兒子學點國學知識,也靜靜心。”讀大一的兒子昨天剛放暑假從成都回到海口,退休教師吳秋就拉上丈夫與兒子前去咨詢南山國學靜心游。她說:“一家人聚在一起,安安靜靜度個假,孩子還能學點東西,挺好的。”
今年,南山文化旅游景區利用自身優勢,設計了國學靜心游產品,謀求在傳統的旅游淡季里突圍。這個夏令營項目可以讓孩子與家人在一起品素齋,抄經書,學國學,DIY泥塑,跟武僧習武術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資也逐漸增大。進入暑期,學生和孩子成為了旅游市場的“主角”,面對夏令營這塊應季“奶酪”,除了旅行社,各種拓展公司、培訓機構、教育企業等,都打著夏令營的口號,挽起了袖子,瞄準了孩子們。
目前,海南市面上,除了正規旅行社和景區推出的夏令營產品,社會上各類名目繁多的夏令營項目也鋪天蓋地而來,掀起海南暑期游市場熱浪。
肖女士孩子在海口海甸島讀小學,年僅七歲就跟父母去過了好幾個國家,見識很廣。暑期兩個月,她希望孩子能參加個夏令營,體驗一種跟學校不一樣的生活。可是翻看著拿回來的各種夏令營宣傳單,肖女士簡直花了眼,她打開網頁,用百度搜索“海南夏令營”,找到的相關結果竟然有約583萬個。
但是,細細一看,有些夏令營不過是之前旅行社旅行線路的翻版,更有甚者,一些培訓班搖身一變,掛上夏令營的名頭成為暑期新寵。
專業做野外拓展夏令營10多年的老馬認為,夏令營不同于普通旅游產品,夏令營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活動方式,它需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心理體驗,同時還要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孩子,尤其要注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青少年的特點,也要注意根據文化背景和成長經歷的差異性,設計不同的旅游產品。
B
家長們最關心安全和教育
“這么多的夏令營宣傳單,魚龍混雜,讓人眼花繚亂,家長們可真的要睜大眼睛選清楚了啊。”7月7日,肖女士在微信上圖文并茂地發感慨。
“孩子參加夏令營家長最關心的是安全和教育問題。”跟肖女士一樣,吳女士也在為自己孩子的暑假生活操心。
吳女士的丈夫帕特里克來自愛爾蘭,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在愛爾蘭,孩子們從8歲開始就接受各種公益協會和志愿者組織的各種夏令營教育培訓,許多野外生存的知識有意思也有意義,每逢暑假,他與哥哥都會在夏令營里學到不少東西。帕特里克邊說邊找來繩子演示一些小時候學到的野外求生小技巧,并打開IPAD上網展示目前國外孩子們在夏令營里的圖片。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李隴堂教授指出,教育、特色、安全、友好、高質量構成了一個夏令營旅游目的地主體形象和核心競爭力。
今年由南國都市報和海口軍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走進綠色軍營·2013軍事拓展夏令營”活動,一時間報名火爆。
該活動是專為7-15歲身體健康的少年兒童量身定做的體驗式教育活動。通過軍事化組織、管理體制,以少年兒童樂于接受的戶外運動形式為主的體驗式教育活動。在10天時間里將幫助孩子完成:基礎隊列動作、自理能力培養、行為習慣養成、軍事趣味游戲、戰地救護、行軍拉練野炊、陽光心理輔導、知恩感恩等主題內容。此次活動強調教官24小時值班,食材統一采購。
報名參加活動的家長表示,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過于溺愛,不少孩子出現了很多讓家長頭痛的問題。參加夏令營可以在團隊生活中,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C
海南有獨特資源優勢
“Perfect!”帕特里克走訪過澳大利亞、日本、瑞士等多個國家并用心關注過孩子夏令營教育問題,面對海南打造夏令營目的地的資源優勢,用“完美”一詞表達自己的贊嘆。
優勢1:美麗的濱海風情
三亞獨有的熱帶濱海風情,一直是國內暑期海島度假首選目的地,在暑期和法定節假日,家庭親子度假產品占據主導地位。每年6-9月,三亞海棠灣、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的各個濱海度假酒店,從家庭套餐到酒店的小菜園,再到兒童俱樂部,從戶外兒童泳池到沙灘游戲,再到海洋知識小課堂等,店家們通過多種方法吸引客人。
“讓家長和孩子出游,營造家庭親子的和諧氛圍。目前,這款產品已在上海收到訂單。”海南椰暉旅行社大打親子概念,推出“2013歡樂海島親子游”產品,旅行社總經理麥偉文說,今年海南旅游市場很淡,暑期推出季節性的旅游新產品,這款產品加入了博鰲亞洲灣和椰田古寨等海南新的旅游目的地,相信有一定的市場。
海南海之緣國際旅行社總經理王匯看好南海主題。他組織專業人員,在對博鰲風情小鎮和潭門風情小鎮的深度踩線后,推出了周末潭門博鰲家庭親子游。“潭門漁民守護祖宗海的愛國情懷,對于島內外親子游市場,都是非常鮮活而生動的紅色旅游文化。”王匯說,尤其暑期又正處休漁期,旅行社與當地旅游部門、政府合作,挖掘和包裝更為豐富的潭門紅色旅游產品。
優勢2:獨特的雨林探險
高考之后,郭凱經營的萬泉河休閑漂流項目,在酷暑中“反季節”地旺起來,幾乎天天爆滿。這里隨處可見青少年學生的身影,他們或者在家長的帶領下,或者與同學朋友結伴而來,戲水登山,不亦樂乎。在郭凱的萬泉河休閑漂流項目中,孩子們在這里進行夏令營活動,不僅可以體驗驚險溪降、雨林探險、刺激漂流等項目,還能在野外生存挑戰中體驗軍旅生活,同時還可以了解瓊海的紅色娘子軍等歷史。
有著十多年戶外夏令營培訓經驗的三亞綠野戶外運動俱樂部培訓師海鷗更看好雨林,十多年來,他走遍了海南的山林野外,組織過的夏令營他自己都記不清次數。海鷗深深被海南的熱帶雨林資源所吸引,他堅持認為,打造夏令營目的地,海南的底氣在于熱帶雨林,那里的自然資源很豐富,可以設計國內最好的夏令營線路。讓孩子們在獨特的熱帶雨林環境里,呼吸著最好的空氣,進行最專業化的野外生存培訓,讓孩子們學會搭建露營地、尋找水源、在災難中自救與他救等知識。
優勢3:豐富的黎苗文化
“海南打造夏令營目的地獨具優勢!”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游區常務副總經理周浩認為,海南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旅游目的地,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旅游度假設施。在此基礎上,海南的海洋文化、民俗文化、黎苗文化等,富有本土內涵,能夠設計出很多針對少年兒童的旅游產品,讓孩子們寓教于樂,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開開心心地學到很多課堂上沒有的東西,并且海南的自然環境,它的空氣質量,是不容置疑的優勢。
在海南,孩子們不僅潛入海底,深入雨林,翔在高空,充分欣賞海南自然生態之美,還可以結合豐富的海洋文化、本土民俗、黎苗風情、歷史典故、傳統國學,再融入海島地理、科普知識等,讓孩子們在獨特的夏令營中,參與、感性、知識、趣味并進,寓教于樂,進一步提升海南旅游的文化層次。
D
“三堂課”還需補上
“打造中國夏令營目的地,海南還有很多功課要做。”周浩直言。
科目1:政府加強監管
“海南打造夏令營目的地的概念,從政府、市場等宏觀層面,還沒有正式提出過。”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盡管旅行社、培訓機構方面都在進行些探索與嘗試,但都是零散的、自發的、非系統的、缺乏規劃性的。
海鷗說:“海南的夏令營市場剛剛開始培育,尚未建立起統一的監管,更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市場存在無明確監管部門的情況下,有些打著夏令營幌子收取高價的各種‘雜牌軍’的不規范做法會給海南夏令營市場抹黑。”
“夏令營不同于常規的旅游。”三亞市旅游委主任周春華認為,“它對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推動夏令營的發展,涉及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的開發,還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機制,比如讓什么機構來做夏令營、產品運營的保障。
“政府相應的規劃以及相關的配套還沒跟上。”省旅游委市場推廣處主任科員劉靜文坦言,近年來通過城市營銷、線路設計比賽等活動中,盡管也偶有夏令營的身影出現,但是缺乏宏觀上的系統規劃和謀劃設計,海南打造夏令營目的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周浩說,針對夏令營目的地的深層次需求,海南還需要下大力氣,填補這方面的空白,進一步優化海南旅游產品的結構,推動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
科目2:產品找準定位
夏令營120多年的歷史表明,夏令營是將娛樂與教育相結合的一種返回自然的活動。不論把夏令營定位于一種教育還是一種產業,最終決定其命運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服務的水平,即教育的效果。換句話說,教育始終是夏令營的靈魂,教育也是一切夏令營最本質的特征,盡管這種教育可能是隱蔽的、了無痕跡的。
對此,楊哲昆建議,海南要打造夏令營目的地,除了自身優勢外,在教育培訓資源上,要與國際國內的優秀團隊進行合作,取長補短,將優秀的教育資源與本土獨特的資源進行合理組合,設計出主題鮮明的夏令營產品。比如圍繞海南的火山資源、紅樹林資源、溫泉資源,都可以組合策劃出不同主題的夏令營,讓孩子們每參加一個夏令營,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收獲。
科目3:提升專業化水平
“海南的夏令營市場還很不完善,但這也正是我們的機會。”王匯認為,堅持產品的專業化才是突圍的關鍵。
“還有就是大部分旅行社和商家,并沒有把夏令營當專業產品來經營。”王匯建議,海南一定要從產品的專業化入手,警惕“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局面。在市場調研、硬件建設、產品設計、服務細節以及政府監管等環節,都需要專業化,這些都是夏令營目的地打造過程,海南不容忽視的功課。
“可以設計不同主題的夏令營,孩子們在不同夏令營里能學到不同的技能。”帕特里克主張,夏令營應當突出“玩”,就是要以“有趣”與“有益”的活動為主。這其中孩子的專業化教育問題不容忽視,除了技能技巧教育,夏令營里的心理教育尤其重要,要讓孩子“自信、堅強、樂觀”等品質在夏令營活動中得到提升。帕特里克認為,打造夏令營目的地,專業團隊、專業人員,應該是海南目前所需要的。
(本報海口7月9日訊)
相關鏈接
夏令營的由來
夏令營是將娛樂與教育結合起來的設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兒童熟悉戶外生活。最早的夏令營約于1885年發祥于美國,當時人們由于都市化的日益發展引起各種返回自然的運動,于是產生了夏令營。
創立于1961年的瑞士蒙塔納夏令營號稱世界頂級的夏令營,位于瑞士瓦萊州海拔1500米的阿爾卑斯山區,招收8-17歲的孩子入營,按年齡分為4個組別,提供30多種活動課程和外出的長短途旅行。在夏令營里,老師們只關心一件事:孩子們是否盡力做好自己,不求第一,但不怕競爭。
夏令營營員體驗黎苗風情。
本報記者 古月 通訊員 譚聯 攝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