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市新坡鎮文山村風光。 本報記者 李幸璜 攝
瓊海市博鰲鎮美雅村富有田園氣息的住宿休閑娛樂設施。本報記者 張杰 攝
就像很多生活在景區周圍的村民,博鰲美雅村的“三嫂”唐少微這些年一直沾著旅游的光:擺地攤、當保潔員、騎風采車……過去每天從身邊駛過的一輛輛旅游大巴,在三嫂看來其實還是遙遠得像另一個世界。
但今年春節開始一切都開始變得不太一樣了。過去臟亂的村莊經過兩個月的環境整治,修起了彎彎曲曲的青磚小道、兩旁搭起了柵欄,就連那個臟水塘都整治一新變成了“水塘咖啡”,尤其是村頭用青磚搭建的村門,別致、清秀,過去的美雅村,現在成了博鰲鄉村公園最靚麗的“聽風美雅”。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今年春節,三嫂成了忙碌的老板:作為阿叔農家樂的股東,一大早麻利勤快的三嫂就忙開了,到了中午,排隊吃飯的人擠了滿滿的;家里辦起的三嫂民宿,居然讓城里人從對面的大酒店搬到了這個小農家。
沖著博鰲亞洲論壇過來的島內島外游客,再也不是三嫂眼中的匆匆過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慕名到阿叔農家樂吃飯,當然也會慕名住一住三嫂家的民宿。現在,僅農家樂一個月的營業額就達到20余萬元,這是曾經靠著游客擺地攤、騎風采車的三嫂想都不敢想的!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4月初,參加完2013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考察海南時,用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小康的標準,更囑咐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產業體系,把中央支持海南發展旅游業的政策用足用好。
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背景下,一批國際品牌的高端度假酒店紛紛建成開業,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每年吸引數百艘次的國際郵輪停靠,從海口到萬寧再到三亞,設施齊備的游艇碼頭成為一道美麗風景線,海南國際旅游島正朝著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邁進。
“國際旅游島不但要成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更要成為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園!”在省第六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羅保銘明確表示,度假天堂和幸福家園是國際旅游島建設不可或缺的兩大目標。
旅游為海南,富民第一位
成熟旅游目的地,富民均是其發展旅游業的第一要義。被譽為“天堂島”的巴厘島更是將其旅游發展理念濃縮成了上至官員、下至普通老百姓都耳熟能詳的兩句口號:是旅游為了巴厘島,而非巴厘島為了旅游。
這與海南島提出的:中外游客度假天堂,海南百姓幸福家園旅游發展目標其實是不約而同!
為了保護海南島得天獨厚的青山、綠水,在嚴格的環保要求下,海南發展工業要求更高,不可能遍地開花發展工業,只能集中力量發展園區工業;發展熱帶瓜果菜成為廣大農村多年來致富的主要途徑。
本世紀初,在全省建設文明生態村的推動下,海口、三亞、文昌、瓊海、萬寧、澄邁、定安等市縣陸續開始發展鄉村旅游。截至目前,全省休閑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點達到139個。但由于缺乏高水平策劃,發展十余年,我省鄉村旅游精品并不多。
更多的老百姓還是如同三嫂之前那樣有些被動地吃著旅游飯:到周邊的景區、酒店從事保潔、保安等普通工作;或是擺小攤向游客銷售水果、旅游工藝品等。
相比之下,生活在安徽黃山腳下的上張村村民更早地享受到了旅游帶來的富裕生活。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村村民就用承包的林地入股成立全國第一家農民旅游公司,開設了如今已是全國4A級的翡翠谷景區,村民們邀請同濟大學統一規劃的翡翠新村,一家一幢的三層別墅里設了6-8間不等的家庭旅館。
“山里的日子過去很辛苦,現在靠著旅游,家里一年收入都二十多萬,住別墅,開轎車,過去想都不敢想。”上張村村民汪小排非常自豪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現在自己不但有景區的門票分紅、村里農家樂公司的分紅、還有自家6間家庭旅館的收入,旅游讓這個過去的山區貧窮村過上了富裕生活。
生態文明村,旅游來點睛
“充分利用海南鄉村特色,幫助和推動老百姓發展鄉村旅游,是讓老百姓能夠更好分享旅游發展紅利的方式。”省長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陸志遠坦言,在建設百姓幸福家園的目標下,發展鄉村旅游其實已經不是單純的產業發展問題,這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幸福工程。
如何依托海南生態文明村建設成果,推動鄉村旅游成為不少市縣的主要發展路徑。“海南生態文明村建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要把生態村變成生態旅游村,其實還要有相應的產業包裝和提升。”一名多年致力于推廣海南鄉村旅游線路的旅行社負責人坦言,生態文明村標準的3.5米水泥路,對旅游大巴是一大考驗,即使是私家車出游也不輕松;生態村統一建設的文化館、藍球場,對于需要展現特色、風情、個性的旅游而言,其實就是一個減分的項目。
被譽為海南最美鄉村的海口龍鱗村,是依托生態文明村發展農家樂的佼佼者。幾年前,村里利用池塘、荔枝園、獨特民居和特色農家菜,每逢周末都吸引著大批海口周邊的游客前來休閑度假。
“全省一萬多個生態文明村,顯然不可能全面開花。”省旅游委巡視員陳耀認為,應該充分考慮各個村莊的特色、優勢、位置等,選擇一批綜合優勢明顯的村莊發展鄉村旅游,尤其是靠近景區(點)的小鎮、村莊可以結合景區和小鎮、村莊的特色,為傳統的觀光景區配套休閑度假服務,以此發展自己的鄉村度假產品。“這些村莊又可以帶動一批村莊的發展。”陳耀認為,那些因為位置、特色等受制約而不好發展鄉村旅游的村莊,則可以通過提供新鮮瓜果菜、發展旅游工藝品等方式,一樣吃上旅游飯。
“缺乏鄉村旅游高素質人才,是目前海南發展鄉村旅游最大的制約。”陸志遠說,今年海南將會繼6月組織赴浙、皖、贛鄉村研修班后,再組織赴川、滇考察旅游小鎮,赴臺灣學習其休閑農業發展。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