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英格蘭莊園。
花露精油城堡。
編者按:
如何讓海南老百姓更好地分享旅游發展紅利,讓旅游成為帶動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徑,是省旅游委今年的重點工作。繼6月成功組織赴華東的鄉村旅游研修團,7月24日,省旅游委又專門組織旅游研修團赴臺考察臺灣休閑農業。在短短一周的研修中,研修團成員全面學習臺灣在發展生態農場、鄉間民宿方面取得的經驗。希望這組報道能讓更多人分享此次研修團的學習成果。
■ 本報記者 楊春虹 通訊員 吳婷婷
與游客熟悉的臺灣環島游行程不一樣,7月24日專程赴臺學習臺灣休閑農業的海南旅游研修團,6天的緊張行程包含了6個不同類型的生態農場、4個風格各異的鄉間民宿、2個特色景區和4個特色餐飲購物點。聽專家授課,與農場老板、民宿主人面對面交流,海南旅游研修團總結出了不少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三字經”:
農村、農業、農戶需要三農兼顧;市場營銷需要定位、定價、定制才能精準營銷;發展鄉村旅游需要絕佳的環境、絕美的空間還有絕贊的主人。
農村、農業、農戶:三農兼顧
臺灣的休閑農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一日之功。在與海南研修團交流時,臺灣休閑農業學會理事長段兆麟就對臺灣休閑農業50余年的發展路徑進行了解讀。
臺灣休閑農業早在1960年就開始萌芽,當時多為農場開放供游客采摘的活動;1980年,臺北市政府在木柵推行“觀光茶園”計劃,政府部門正式開始輔導休閑農業;1992年,臺灣訂立休閑農業法規,休閑農業開始蓬勃發展;2001年,臺灣政府公布促進旅游發展的新戰略,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發展受到重視。
臺灣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經驗是:三農兼顧,即空間在農場,重要載體是農業,受益主體是農戶和農民。
“臺灣原來發展鄉村旅游時,由于鄉村人員大量進入城市,農村出現了空心化,而城市出現了城市病。發展鄉村游就是為了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引進人才回流進農村。”段兆麟說,當時提出農業轉型,農業要變成旅游業的新業態,農業要做種養、加工和服務,要和旅游業結合。
一批帶頭人建了生態農場,同時也帶動了周邊農戶。海南研修團在考察中問農場老板:每天這么多人到這里用餐,農場的物產不夠吃吧?農場老板說,其實是把生態農場和周邊農村相結合,農場成為周邊農村的銷售窗口,農場購買周邊農村種植的農作物,從而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
定位、定價、定制:精準營銷
一路與海南客人交流的臺灣導游說,臺灣發展休閑農業另一條重要經驗是客源定位準確。無論是生態農場還是民宿都非常清楚自己要吸引的是哪部分客人,然后再按照鎖定的客人進行相應的產品開發、市場推廣和確定合適的價格。
比如民宿“青蛙阿婆之家”,定位的就是喜歡生態和青蛙的家庭游;民宿“栗田莊”的主人是退休教師,他希望客人和自己有相似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他鎖定的客戶是教師圈、科學園區、都市區的游客,針對這些客人的喜好,他每年會辦畫展或音樂會。
定價同樣非常關鍵。海南研修團入住的一家生態農場,客源定位是青少年,如果不提前預訂根本訂不到房,2個夏令營同時在這里開營。農場針對青少年的喜好,讓客人們一起做湯圓、賽陀螺、放天燈和夜游農場,游客做的湯圓也就是自己的夜宵。盡管海南鄉村旅游研修團的團員們早已過了參加夏令營的年齡,但和孩子們一起參加這些活動依然感到很開心、很難忘。
臺灣的休閑農場和特色民宿都會為自己確定的游客進行產品定制,不會把大眾化的、通用化的旅游產品銷售給客人。模仿英格蘭建筑風格的“老英格蘭莊園”,為房間配備了最高檔的音響,就是專門為客人定制的內容之一,這家民宿的房價從六千到幾萬臺幣不等。
“一定要為民宿設定客戶群。”一家民宿的主人告訴海南客人,他在自己的民宿賣咖啡,所有嚼檳榔的都不是他愿意接待的客戶,因為嚼檳榔的與喝咖啡往往不搭。
絕佳、絕美、絕贊:三絕致勝
臺灣的民宿主人的三個致勝法寶是:創造絕佳的環境,包括一流的生態環境和良好的社區環境;創作絕美的空間,除了大環境景觀絕美,家里的布置也要絕美;再就是要讓自己成為富有人情味和個性魅力的絕贊的主人,這是民宿最大的魅力所在。“三絕”不僅是對自然資源的要求,更是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臺灣宜蘭縣每年舉辦童玩節,在節日期間每天吸引2萬多游客,促成了大批民宿應運而生,但是同樣也有淡季。民宿“戀戀小站”的主人告訴海南客人,淡季時他們會關門出游。為什么不請經理人幫助打理?曾經聘請過經理人的主人覺得,經理人更多地是執行一些程序化的東西,民宿文化難以體現,“客人大多是沖著主人來的,主人如果不在,體驗也就大打折扣,反而會影響民宿的品牌。”所以,在接待淡季索性關門全家出門旅游。
“民宿在大陸還屬于新業態,你們的學習精神讓人感動。”臺灣民宿協會理事長陳智夫坦言,自己當年也是什么都不懂,背著相機四處玩、四處拍照,真正經營民宿之后,發現建筑需要學、園藝需要學,很多東西都需要認真學習。陳智夫建議,政府首先要扶持一批高素質民宿經營者,第二波再通過這些經營者帶動周邊的農民共同發展。
本版圖片均由陳耀 攝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