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海口8月7日電 (記者 關向東)三卷三十冊四百萬字《天涯文化系列叢書》的出版,是近來海南出版界的一件盛事。海南省文聯7日舉辦研討會認為,該叢書首次全面梳理、提升、概括了三亞天涯文化的內涵,是海南本土文化“系統書寫”的標志性著作。
叢書主編張萍、尹婕妤兩位女士是當地著名的文化工作者,在海南生活了二十多年,對這片熱土有著很深的情結。曾任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的張萍,見證了三亞從一個落后的小漁村轉身蛻變成國際化濱海城市的全過程。“我已經把自己深深融入這個城市中。三亞在我的心靈中已經成了永遠也抹不掉的記憶。”
她告訴記者,2007年三亞市首次提出將城市文化定位為“天涯文化的源地”,隨后三亞的海洋文化、黎苗少數民族文化、貶官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我萌發了編撰一套天涯文化系列叢書的想法。不為修志,也不為著書,只想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編撰一套大家能看得懂、讀得進,有史實性、有可讀性,力求系統解讀天涯文化的通俗讀物。”
叢書的寫作突破了傳統歷史、文化文本學院派書卷氣的寫作模式,啟用了當地一家報紙20多位充滿活力的年輕編輯記者為作者。他們用四年半的時間對天涯文化邊讀、邊走、邊寫,用眼睛打量歷史,用腳步丈量社區,用心感受文化,以文獻梳理與田野調查手記結合的活潑方式講述天涯文化。
《誰把美麗留給了三亞》、《落筆洞:天涯文化的發祥地》、《三亞歷史的變遷》、《崖州,海上絲綢之路中轉站》、《刻在摩崖石刻上的歷史密碼》、《珠崖碎影》……告訴讀者三亞的歷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以萬年計,點點滴滴,處處留痕;《天涯黎家人》、《鳳凰背上的三亞回族》、《觸摸三亞苗族的足跡》、《海上人家——三亞疍家人》……讓讀者觸摸到三亞民族融合的鮮活歷史;《三亞,美麗轉身》、《藝術家的三亞情緣》,更是對海南有別于黃土文化的島嶼文化、藍海文化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歷久彌新有了全新的解讀。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認為這套叢書是近年出現的海南“本土文化梳理潮”升級的結點,海南省作協專職副主席鹿玲女士將之表述為“海南文化自信的開始”。(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