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日報記者 王曉櫻 魏月蘅
8月18日上午,海南省定安縣翰林鎮章塘村村口的空地上停了好幾輛旅游大巴,近百名游客在村里流連忘返,導游揮著小旗叫大家抓緊時間。掛著海口牌照的自駕車也三三兩兩來到此地,還不時見到幾個“全副武裝”的自行車愛好者騎行而過。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何以如此吸引人?“我們這里不僅有千年古榕,更重要的是‘百里百村’旖旎的田園風光讓人目不暇接,一個個古樸的美麗鄉村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定安縣委書記陳軍自豪地介紹。
近年來,定安縣委、縣政府為改善老區人民生產生活環境,整合資金3億元連片創建“百里百村”文明生態村。“百里百村”北起龍門鎮,南至母瑞山革命紀念園,利用龍門至中瑞農場100里路兩邊得天獨厚的資源,不拆房不砍樹就地對村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建成文明生態村200多個。每個村莊都保持了原生態特色,路相通、村相連,一條低密度、高生態的綠色長廊將片區各景點串連起來,形成了一個原生態鄉村休閑基地。
如今,鄉村休閑游已成了“百里百村”村民致富的一個重要平臺。定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符立東介紹,定安在文明生態村的創建過程中,利用當地土地富含礦物質硒的優勢,引導農民發展林下養殖業,從種苗提供、防疫技術、飼料喂養、收購出售等環節對百姓進行指導,目前該地區有規模養雞場20多個。此外,還重點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闖市場,實現產品產業化、規模化。“百里百村”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80多家,合作社吸收成員5000多人,帶動農戶2500多戶。2012年“百里百村”農民人均收入達7000多元,是2006年人均收入的2.6倍。
像這樣的美麗鄉村在海南數不勝數:臨高縣博厚鎮樂豪村在文明生態村建設過程中,引導村民開展庭院花卉種植,現在村里房前屋后種滿花木,一幢幢別致的農家小院掩映在花海綠林之中,村民每養護一畝花卉可有1萬多元收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進村通過大區小鎮文明生態村建設,現在成了具有少數民族風情和文化特色的原居型旅游村鎮,村民不花一分錢就住進了讓城里人都羨慕的兩層別墅,而且還能在家門口就業……這一切緣于2000年9月以來,海南省開展了以“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截至2013年6月,累計建成文明生態村13988個,占全省自然村總數的60%。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柳樹滋認為,海南文明生態村建設走的是一條綠色小康路,因為它以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生態文化觀念為指導,以生態環境的優化為基礎和前提,謀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
(原載《光明日報》8月25日3版,有刪節)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