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醞釀了30多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將于10月1日如期而至,在海南旅游界忙于調整改變以迎接大法之際,有細心的人發現,海南與《旅游法》早已結緣。這部法規的孕育周期中有股特別的力量,來自于海南支持。
創新支持
海南出臺全國第一部旅游法規
《旅游法》被業界稱之為“三十年磨一劍”。早在1982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就著手起草旅游法。1988年,旅游法曾被列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立法計劃。然而,對于還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旅游業,當時社會各界對立法涉及的一些重點問題認識有不少爭議,草案未能提請審議。那一年,海南剛剛建省辦經濟特區。
1996年,省委、省政府確立“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方針,旅游業成為海南重點發展的龍頭產業。“1995年,海南出臺國內第一部地方旅游條例《旅游管理條例》,為的是讓旅游率先在法律上有所保障。”省旅游委法規處處長王如龍說,盡管當時國內旅游業剛剛起步,僅僅局限于接待工作,并且不被人看好,但當時作為創新改革的排頭兵,海南邁出了探索的腳步。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至今仍記得,1996年他初登海南島,旅游市場已經成形。“那是一個高效的、宰客極少發生的市場。”楊哲昆說,然而隨著經濟的下滑,旅游市場面臨生存難題,旅行社開始紛紛降價,不規范的經營行為也隨之出現。《旅游管理條例》的出臺,足以看出海南在實踐探索方面走在前列,也為其他省市陸續出臺地方性旅游管條例提供了參考。這么多年各地積累的經驗也為如今的《旅游法》奠定了基礎。”
經驗支持
立法調研組五下海南
“由于旅游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綜合性行業,地方制定實施的這些旅游法規,在面對跨區出現的糾紛、矛盾時,往往很難發揮出效果。”楊哲昆舉例稱,海南作為一個以地接為主的旅游目的地,出現的不少問題、矛盾往往與客源地市場密不可分,此時,海南的地方法規效應就很難顯現。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黃金周的出現,國內旅游業進入蓬勃發展,業內對《旅游法》有所呼吁。“但那個時候,產業在哪里?旅游所創造的產品在哪里?要管什么?該由誰管?太多問題需要思考,《旅游法》只能等待。”王如龍說道。
直到2009年,國務院第41號文件提出把旅游業打造成戰略支柱產業,業界才認識到法規必須跟上。“中國要在旅游產業發展上快速邁出步伐,有法可依是基礎保障。”楊哲昆稱,2010年國家對《旅游法》的制定全面啟動。
“海南作為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有些嘗試和實踐是很有價值的。”王如龍說,在《旅游法》起草階段,國家相關部門5次組織赴海南調研,調研內容從組織架構到市場監管、旅游規劃等多個方面。“調研規模大、級別高、次數多,體現了《旅游法》對海南實踐的偏愛。”王如龍說道。
據了解,2012年底全國人大又專程赴海南,分別在三亞、??谂e行了3次《旅游法》立法調研座談會,不但聽取政府相關部門的匯報,更廣泛聽取我省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對旅游法(草案)的意見和建議。
立法支持
海南旅游立法走在全國前列
海南在旅游立法方面的步伐從未停歇。“海南的旅游立法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不僅數量多,而且還有許多創新之舉,有力地促進和保障了海南旅游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縱觀20余年來我省的旅游立法,可圈可點之處甚多,截至目前,我省已通過的旅游法規和法規性決定、決議共計15個,現行有效的14個,直接涉及旅游的13個,其中法規9個、法規性決定和決議4個,這個數量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僅2011年一年,海南集中出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條例》《海南經濟特區旅行社管理規定》《海南經濟特區導游人員管理規定》《海南經濟特區旅游景區景點管理規定》和《海南經濟特區旅游價格管理規定》等5部旅游法規;2012年,省人大常委會又通過《海南經濟特區旅館業管理規定》《海南經濟特區旅游客運管理若干規定》兩項涉及旅游住、行等關鍵環節的旅游法規,在全國率先將旅館業、旅游客運管理等納入法規管理軌道。
也許正因為這些千絲萬縷的“情分”,海南業界人士對《旅游法》的到來多了許多期待。“這將是旅游業的一輪太陽,而我們向著太陽奔跑,大膽地先試先行。”楊哲昆感嘆道。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