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邁縣瑞溪鎮陳奇臘味店的工人正在晾曬臘腸。本報記者王凱攝
瑞溪:三百年,等待與你相遇 濃濃古韻浸入眼 彎月湖畔望稻田
-本報記者杜穎 陳超
清晨,澄邁縣瑞溪鎮富興路35號,老門吱吱呀呀地被打開了。粽葉清香飄出,王漢瓊老人和往日一樣,抖落開粽葉,開始了一天的忙碌。12秒包成一個瑞溪粽,在她家里,祖祖輩輩已包了130年。
古鎮充滿著靈性,沿著王漢瓊和很多古作坊家門前的石道向西北數百米,便是碧波蕩漾的南渡江了。
瑞溪是沿南渡江生息的一方古鎮,有350年的歷史,人口不足4萬人。
瑞溪的美,過去知道的人不多。如今,便捷的區位交通,使瑞溪更為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淡雅的山水、萬畝田洋稻谷收割的感動,濃郁的民俗手工藝,還有以前不曾見過的美麗,在生命里逐漸鮮活。
尋古:被古韻封存的小鎮
走在瑞溪鎮最為繁華的老街上,一處處古老的兩層木建宅子映入眼簾。老宅子建筑風格都趨于一致:正面分成兩部分,一邊是木門,一邊是大大的木窗。
長于瑞溪的海南作家曾令蕃說,“老街在歷史上并不像今日這般熱鬧繁華,明末清初,商賈小販在山內村(今距鎮上老街約3公里)做生意,待瑞溪建墟之時,縣府下了‘搬遷令’,將山內村集市遷入瑞溪墟,為了鼓勵搬遷,商販可借用鎮墟上的民宅門前空地擺攤做生意,夜晚集市散去,商販們便將貨品從大大的木窗遞進百姓家代為保存,次日搬出,這才有了家家戶戶如今老宅子的這番格局。”
古建筑猶在,它用同一種模式、色調和風格,“封存”了瑞溪,不管你懂不懂得,它都會以同樣的風情浸入你的眼睛。
層層疊疊青瓦上積淀著歲月的塵土,簡樸而純粹,鎮上的老建筑,和具有悠久文化的瑞溪古村落里隨處可見青瓦屋子。
瑞溪夏僚村,清代進士吳纘姬的故居值得一去。
夏僚村距鎮上20分鐘車程,吳纘姬舊居坐落在村子一條窄窄巷子的中間。三格十柱十三桁土木結構的傳統磚瓦房,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物,至今有270余年歷史。
望著老宅子,吳纘姬后人吳大梁老人說,吳纘姬為官清廉,但他性情并不喜出仕為官,后以贍養母親為由,辭職返回故里,過著清貧的田園生活。因為樸素清貧,民間譽他為“瘦進”(即清貧的進士)。
為官者辭官,而屬意田園,環視故居,歷史深處濃郁的情結被召喚起,你會發現,每一處意象,詮釋著不同的生命真意。
探今:美麗鄉村展現生態之美
在瑞溪鎮以西,山瓊村委會上瓊村的生態之美以及鄉村游的崛起正在為人矚目。
上瓊村圍滿了古樹,守著時光。來到這里的那天,云低低的,感覺伸手便可以采擷到想要的那朵。家家戶戶的庭院青磚黛瓦,仿佛訴說著悠悠過往。村里的劉姓是望族,正在籌備建設古香古色的“漢室文化村”,讓這一方鄉土更具古韻。
上瓊村有一處騎馬場,是村民王華自籌建設的。王華從新疆購回了10匹好馬。游人穿上馬服,讓教練教授馬術,在山林土道上騎著馬兒奔騁起來,是怎樣一番愜意!
除上瓊村,瑞溪鎮美麗鄉村之二,是位于東部仙儒村委會的南浙村。
南浙村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彎月湖,將村莊和田洋分割開來,悠緩的湖水在夕陽中十分安靜。在11月的初冬,坐在彎月湖畔,可以瞭望無際的層層分色的稻秧,可以和一朵白云安靜的說話,可以喝一杯淡淡的綠茶,陪樹蔭下的老人下一盤棋,或與村莊院落里的阿婆挑揀一籃子菜葉,踩過鍍金的斜陽,任憑時間沉入茶盞。
展望:美食小鎮待崛起
5兩糯米,6張粽葉,五花豬肉按比例調配,一個粽子要在幾秒鐘內包完,鄧家粽子傳人鄧
和鄧濤每天清晨便開始忙活著,平日一天包600多個,而逢端午等大節,每天要包1000個。
瑞溪著名的陳奇臘味與鄧家粽子算是“鄰居”。同樣是完全的傳統手工,在樓頂,一行行臘肉臘腸牛肉干或懸掛,或晾曬,老板陳圣奇熱情好客,凡有游客來訪,必拿出炸好的食品邀請品嘗。每天有1000斤臘腸臘肉從這里出貨到全省。
瑞溪鎮上,富興街、富隆街、瑞新路、瑞江路……24家傳統手工食品作坊散落兩橫五縱的街區間。今年。澄邁縣政府投入逾2000萬元打造瑞溪成為“美食風情小鎮”,并將街區立面改造計劃納入日程安排。在瑞溪,“南北互動,沿江發展”的格局愈發清晰。
瑞溪,是這樣讓人難忘的一座古鎮小城。如果可以,沒有人不愿化作南渡江邊的彩蝶,或是掠過古鎮的白云,把自己的日子托付給這里。(本報金江11月13日電)
小貼士
●從海口出發,走繞城高速,接海屯高速公路,往屯昌方向車行15分鐘,見永發互通立交后,下高速西行10分鐘即可見瑞溪鎮。
●可訪瑞溪古鎮老街區、火雷廟,北至金安農場夏僚村看吳贊姬故居,西至山瓊村委會上瓊村騎馬垂釣,東至仙儒村委會南浙村觀彎月湖及萬畝田洋;也可開展山地自行車騎行:金永路—至南尖村委會口—至南尖村委會大坡村—至南尖村委會下宅嶺村—至加巨村委會加巨坡村—至瑞溪鎮農場第二隊—至金永路,環形20公里休閑生態游。
●美食風情小鎮老街上有傳統手工藝制作牛肉干、豬肉干、臘肉、臘腸,瑞溪紅豆籽、瑞溪溪鰻、瑞溪鍋圮粿、瑞溪粉、膨糕粿、瑞溪粽、雞血藤粿、粟米粿、瑞溪花生餅、花生糖糕、瑞溪糖粿……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