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執行我國大洋科考第30航次任務的“大洋一號”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從三亞鳳凰島碼頭起航,開啟為期180天的航行,這也是“大洋一號”首次遠赴西南印度洋執行科考任務。圖為“大洋一號”緩緩駛離碼頭。本報記者武威攝影報道
“大洋一號”首赴西南印度洋科考 預計明年5月30日返回青島,調查區域主要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
本報三亞12月2日電(記者黃媛艷)今天上午,執行我國大洋科考第30航次任務的“大洋一號”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從三亞鳳凰島碼頭啟航,開啟為期180天的航行,這也是“大洋一號”首次遠赴西南印度洋執行科考任務。
旨在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對合同區多金屬硫化物資源進行勘探,兼顧環境、生物多樣性等調查的本航次遠洋科考,計劃航程約1.9萬海里,分為4個航段,預計2014年5月30日返回青島,調查區域主要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
作為本航次第一航段的首席科學家,在接下來的科考中,蘇新將和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國地質大學、同濟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46家國內外單位的339名科研人員一道通力合作,探索大洋深處的奧秘。
蘇新透露,本航次是我國開始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規劃第一個五年任務(2012年-2016年)的開篇航次,具有調查方法與技術從探礦向勘探轉換、表面精細調查與淺部勘探并重的特點,將使用和試用我國多年來自主研發的大洋高新技術設備,包括試用自主研發的中深孔巖心取樣鉆機開展底質取樣,使用自主研發的拖曳式資源綜合探測系統開展資源調查,使用具有自主產權的無人纜控潛水器(ROV)開展高精度海底觀測與取樣。此外還將使用聲學深拖開展高精度海底地形調查,并在西南印度洋布放天然地震儀探測微結構。
揭秘科考船上的神秘“武器”
●無人纜控潛水器(ROV)
可抓取各種海底科研樣品
遠遠看去,一個方形的黃色大盒子似的裝置與擺在甲板上的其他設備無異,可當蘇新掀開覆在其上的帆布時,精密的數表頓時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具有我國自主產權的無人纜控潛水器(ROV),其實就是無人機器人。”蘇新說。在海上,潛水者由于受海壓和“黑煙囪”作業區附近高達200度以上的海溫的制約,無法下潛作業,這時無人機器人就可以大展身手。
到達作業區后,科學家們坐在控制臺內,就可輕易控制這個無人機器人了。無人機器人自身攜帶有7個推進器,在3000V高壓電機的驅動下,可自主在3500米的海底上下左右的移動。在它的側方,有兩只靈活的機器手,這一只只回轉半徑為7個關節的機器手,特別像人類的胳膊,可自如地伸展抓取各種海底的科研樣品?!裰猩羁諑r心取樣鉆機
深入了解礦體大小和深度
跟隨著蘇新的引導,記者見到了由中國先驅公司自主研發的中深空巖心取樣鉆機。“鉆取海底20米以下的地質礦床資源時,鉆機就發揮它的優勢了。”蘇新說。
“當面對一些海底礦產資源時,我們不僅要通過無人機器人看該礦床的情況,還要通過鉆機深入了解礦床里礦體的大小和深度。”“大洋一號”科考船首席助理崔運璐介紹道,鉆機有10根鉆桿,每根鉆桿只能向下鉆探2米的深度,這時就需要其他9根鉆桿的“接力合作”了,一個鉆桿打下去,鉆機會自動地安排另一根鉆桿接力,一根接一根地向海底深層處打進。
當這些鉆桿采集到的樣品被送回科考船上時,科學家通過把不同鉆桿內的樣品取出并一一標號,就能間接知道海底底面2米、4米、6米甚至是20米處的礦產資源的奧秘,海底探寶就初步大功告成。(黃媛艷輯)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