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短暫啊,就像山上過路的鳥。思念漫長啊,就像海里漂泊的船。我的家鄉,我的天堂。想著,想著,就要掉下眼淚……”一聲懶懶的黎語長調,穿過朦朧煙雨,縈繞在老舊的茅草屋旁,黎家年邁的阿婆,正靜坐門前。聽有人聲,她放下手中的黎錦望來,臉上古老的圖騰神秘迷人。
這是由省委宣傳部、華風氣象傳媒聯合制作的7集人文紀錄片《海之南》的片頭。這部一經央視播出便廣受好評的紀錄片,沒有以人們熟知的碧海藍天、椰風海韻為切入點,讓海南顯得更加靜謐靈動、宛若處子,一開篇,就拉近、撫平了觀眾的心。
發現海南人眼中的海南
天堂島、沉香、花梨、人家、滋味、海口、祖宗海,這7個看似沒有關聯的詞語,串起的,竟是人們不曾感知的海南人文之美。
“這部片子從策劃到播出歷時4年,觀眾所看到的內容與最初的策劃完全不同。”該片總策劃、總撰稿楊曉民是一位有多年紀錄片創作經驗的詩人、學者。
楊曉民告訴記者,“原以為海南沒有自成一派的文化體系,只是中原農耕文明的末梢與陰影,后來我們發現,海南文化不僅有獨特的稟賦和元素,還有相對獨立的存在方式和演進路徑。”楊曉民舉例,海南沉香文化曾達到中國香文化的頂峰,花梨木家具也在中國古典家具中獨樹一幟。
為使片子更接地氣,僅《海口》一集,攝制組就耗費了兩個多月時間。無數個深入黎村苗寨的白晝和伏案修改腳本的夜晚,攝制組始終向著同一個目標———去發現海南人眼中的海南!
這是對海南的感恩回饋
作為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黎錦以其在海南文化中的獨特地位成為了《人家》一集中的主角。海南國家級黎錦紡織技藝傳承人劉香蘭在受訪時展示了精妙的織錦技藝。
“原本我不想接受采訪,但感動于攝制組對海南文化的執著追求,也感受到發揚海南文化的使命所在。”劉香蘭說。
以創作百幅速寫《騎樓魂》而受到關注的海南畫家劉運良,在《海口》篇章中依然拿著畫筆,在騎樓老街尋找那些逝去的記憶。
“從海口人休閑自在的文化氣質中,能感受到他們精神世界的自由。”劉運良說,無論是利用畫筆尋找城市記憶,還是用影像重建海南文化版圖,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她的感恩回饋。
大海之南讓人心向往之
“我和室友一起看完了這部紀錄片,在她們感嘆海南的迤邐風光、深厚底蘊時,我卻多次落下淚來。”現就讀于吉林某大學的孫紅莉告訴記者。
“《海之南》作為海南迄今為止最好的歷史人文紀錄片之一,對海南文化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省委宣傳部干部李星良評價,《海之南》比較鮮明地表現了海南文化的特質,用精妙的手法雕刻出了海南文化的標識物,最重要的是,構建了海南文化視角,提升了海南文化自信,使得在中華文化版圖中,海南板塊有了清晰的面貌。
“海南之美,其實美在人文,而人文之美,讓人心向往之。”孫紅莉說。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