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住茅草房的疍家人梁符帶,如今住上了小洋樓。圖為梁符帶的家。(三亞新網記者鄧松攝)
梁符帶指著自己在三沙作業時的照片向記者講述當時的情況。(三亞新網記者鄧松攝)
梁符帶前往西沙、南沙、中沙等海域捕撈時錄制的影像資料。(三亞新網記者鄧松攝)
近日,由于海上氣候不佳,打漁30多年的梁符帶休息在家。他坐在偌大的客廳內,一遍遍地觀看自己在西沙打漁時錄制的影像,“那邊的魚又大又多又肥……”。看過一段后,他會端起一杯清茶,細細回味。梁符帶說,30多年前,自己不曾想象能過上這么安逸的生活……
一家9口曾住20平米瓦房
在過去,疍家人沒有沒有田地,以海為生,歷史上被稱作“海上吉普賽人”,居無定所。隨著時代的變遷,疍家人陸續“登陸”。 “以前住的是茅草房,臺風來了,房頂都吹沒了。”今年51歲的疍家人梁符帶回憶,19歲前,他們一家人居住在三亞水居巷的一間茅草房內,擁擠不堪。而這間茅草房,還是他爺爺上岸后蓋的。梁符帶7兄妹陸續出生后,那間茅草房再也擠不下這一家子。
由于經濟條件受限,買不起材料,梁符帶的父親只能四處收集建房材料。在材料收集的差不多時,就找來朋友幫忙蓋。終于,在梁符帶19歲那年,他家在南邊海社區擁有了一間20多平米的瓦房。住房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一到臺風天,瓦房還是會被洪水淹,坐在床沿上就能洗腳。“住的都沒那么多要求,能吃飽穿好就不錯了。”
由于兄弟姊妹多,幾兄妹的衣服都是由大哥大姐傳下了的舊衣服,連拖鞋穿壞了都要補到不能補才扔。“雖然出海捕魚,但還是要靠親戚給點大米、地瓜才能吃飽。”梁符帶說,那個年代,一年都難吃上一回肉。“那樣的日子,放在現在根本難以想象。”
為了生存初中沒畢業便開始闖海
窮人的孩子早當。梁符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很早便投入到社會參加勞動。 “大姐為了賺錢補貼家用,很小就出去打工了,沒上過學。”梁符帶說,7兄妹間感情很深。為了能讓弟弟妹妹有學上,他初中沒上完,就跟隨長輩們出海打漁。 “那個時候,三亞近海還有很多魚,只要肯干,吃飽飯沒問題。”1980年代,梁符帶在漁船上做水手,撒網、捕魚、維修船只,只要是船上能用得著的,梁符帶都去學去做。
在22歲那年,梁符帶成了家。成為一家之主的他,愈發的拼搏。
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1990年,積攢了一定積蓄的梁符帶和幾個親戚合作,在水產碼頭開設一間制冰廠。一開始效益很好,可最終因為利潤分配問題,合作3年后一拍兩散。
工廠關閉后,他又回到了打工時代,跟隨漁船出海打漁。
“從1993年開始,我就一直跟著20米長的船出海,每年都去西沙。”梁符帶回憶,小漁船在近海基本沒了收入,大多數漁民都跟著稍大的船只去西沙。
“西沙魚很多,經常都能滿載而歸。”梁符帶說,正是在那時,他心底希望自己也能有一艘大船。
加入首個漁民專業合作社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06年,梁符帶與人合作從國資委下屬的公司租下了一艘140噸的漁船,開始為自己打工。
“油價太高,船員的成本占了3分之一,還要交租金,壓力很大。”梁符帶計算著說,租船時,每年要保證收入100萬元才能有些許賺頭,如果不到100萬,也就基本上只能維持船只運轉。
“好在后來加入了合作社,我們的日子才越來越好。”梁符帶所說的合作社,是指2007年6月,在三亞市政府、市海洋與漁業局大力扶持下成立的第一個漁民專業合作社——三亞市榆豐漁民專業合作社,由19戶漁民家庭組成。
“給資金和政策扶持,在技術上也對我們進行指導。”梁符帶坦言,合作社的成立,讓加冰、加油、捕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得到系列化服務,生產經營成本大大降低。加之政府在每年還給漁船發放燃油補貼,他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
2008年,梁符帶用在加入合作社后賺來的錢以及銀行貸款,與另一名股東共同將租來的船買斷。
昔日“海上吉普賽人”如今住上洋樓
真正成為船老大后,梁符帶更有干勁,錢也越賺越多。
2010年,梁符帶兄弟三人共同出資,將梁符帶在南邊海社區原來的瓦房拆掉,蓋了一棟5層高的洋樓。梁符帶三兄弟分別居住在三、四、五樓,一、二樓用于出租。即使不再打漁,梁符帶也衣食無憂。
“19戶加入漁民合作社的家庭,現在每個都富了,家家都有樓房。”梁符帶微笑著說,自己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完全得益于加入漁民專業合作,以及政府對漁民的扶持。
造大船守護祖宗海
1月26日上午,梁符帶坐在偌大的客廳內,一遍遍地觀看自己在西沙打漁時錄制的影像。電視機后的墻上,貼滿了他闖南沙、中沙、西沙等海域捕撈作業的照片。談及這些照片,梁符帶感到驕傲、自豪,猶如一名戰士榮獲勛章一般。
梁符帶說,去三沙打漁,自豪感會油然而生。“我覺得我守護了祖宗海,可是現在的船還是太小。”
梁符帶告訴記者,目前的船由于噸位尚不夠大,續航能力差,出海作業時遭遇臺風天氣,只能返航。
據梁符帶介紹,他已經向政府提出申請,準備建造800多噸的漁船,目前正在等待政府補貼資金。
“有大船,以后就能在三沙待更久,捕更多的魚。”梁符帶說。
(南海網三亞1月30日消息三亞新聞網記者鄧松)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