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樹林根系發達,能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關于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表決結果,贊成36票,反對0票,棄權0票,全票通過!”隨著海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宏芬飽含激情的話音落地,一項在海南省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決策,被以地方人大常委會作出重大決定的形式獲得通過。這是海南省貫徹落實省委改革決策部署,大力推進綠色崛起、建設國際旅游島的一項重大舉措。這意味著在3-5年內,海口東海岸將新打造出一個萬畝濕地公園,12萬畝面積的紅樹林濕地將因此得到具有法律效力的強力保護,從而恢復我國最大面積的紅樹林濕地。
這是一個事關海南人民生態福祉的決策,這是一個惠及無數游客的善政,這是一個蔭及子孫后代的德績!現場投票的每一位海口市人大常委,臉上都露出了參與歷史進程的凝重神色;每一個看到現場表決的旁聽者,心中都迸發出見證歷史進程的激動。
海南省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
黎明,海口市東海岸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寧靜的水面上,一群白鷺拍擊著翅膀,貼著樹梢優雅地飛越紅樹林。雨后的紅樹林郁郁蔥蔥,樹冠仿佛浮在水面上,形成了壯觀的“海面森林”。長期以來,省、市主要領導都十分重視東寨港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工作,各級政府和當地百姓為守護這一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區作出了巨大努力。
但在利益驅動下,近年來該保護區及其周邊毀林、排污、種植養殖等行為時有發生,造成濕地生態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當地生態環境面臨嚴峻形勢。
省委、省政府一直關注海南的生態保護,將呵護好海南的優良生態視作海南人民的福祉和根本利益所在,并將其視作海南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優勢和生命線。2012年,在獲悉東寨港紅樹林保護的現狀后,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專門對紅樹林的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紅樹林是海南熱帶綠色生態的一個重要標志,需政府高度重視,綜合施治,毀掉了再恢復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了。”2013年,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定之批示要求從源頭上解決紅樹林死亡問題。
海口市展開對紅樹林保護區的環境整治工作,決心全面推進并解決東寨港保護區及其周邊各河流域范圍內的突出環境問題,制定了綜合整治工作方案,采取11項措施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兩年來,從搬遷養鴨戶、禁止非法捕撈,到關停豬場、退塘還林,企業、村民積極配合市政府行動,不計經濟利益,給生態讓路。目前,原5萬畝保護區內的全部2439畝蝦塘已基本實現退塘還林,周邊流域的環境問題得到初步緩解。如今,水清了,鳥多了,生態環境美了。
面對紅樹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海南省以及時有力的決策、務實有效的措施、堅定迅速的行動,使紅樹林保護呈現新的面貌。但決策層的思考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高瞻遠矚,通過頂層設計,從區劃與法制的角度入手,完善生態環保的長效機制,解決制約東寨港濕地系統保護的相關問題。
2013年,省委決定將農墾三江農場移交給海口市統一管理和規劃,原農墾三江公司名下的三江灣9466畝水產養殖區土地也一并移交。[page]
這是生態建設的一個大手筆!
今年3月17日,羅保銘在傳達全國兩會精神的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指出:“要下決心退養還林還海,恢復中國最大面積的紅樹林,打造惠及海南人民和子孫后代的萬畝紅樹林濕地公園。”羅保銘要求,海口市要加快通過人大立法,明確紅樹林濕地及濕地公園的四至和保護規劃,嚴格確定不允許開發的保護紅線,公布于眾,接受監督;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利益染指這片紅樹林寶地,要把它保護好、建設好、利用好,造福后人。
海口首個針對紅樹林具法律效力的決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求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要實行生態補償制度。
東寨港紅樹林濕地,在海南省乃至全國紅樹林濕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海口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省委的重大決策,堅定了海口加大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保護力度的決心,為作出首個針對紅樹林保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提供了契機。海口市人大常委會依法做出決定,從源頭上加強對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的保護和管理,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六次黨代會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將進一步縮小當前東寨港濕地保護現狀與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要求的差距。
歷史上三江灣曾紅樹林密布,是瓊州一景,但在1970年代圍海造田中遭到破壞。由于失去紅樹林屏障,當地生態環境惡化,百姓熱切期盼恢復紅樹林原貌。
“為加大對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的保護力度,恢復三江灣濕地原貌,有必要由市人大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作出專門決定。”海口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朱韶雄說。
海口市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給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的保護提供法律依據。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的做法是我們的重要參考借鑒對象。”海口市林業局局長李世高說。2013年6月13日,海南省黨政代表團考察杭州西溪文化創意產業園,這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給代表團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借鑒西溪濕地等兄弟省市做法的同時,起草小組還開展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實地調研工作,并依據國家和省的有關法律法規,形成了初稿;又廣泛征求各有關單位和相關專家的意見,修改完善形成《決定》草案。今年3月24日,海口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草案;3月28日,海口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決定》。
與此同時,農墾集團也從大局出發,積極落實省委總體決策部署,將三江農場列入首批兩輪8個移交屬地管理的農場之一,標志著農墾改革取得階段性的重大成果,確保了《決定》的有效實施和萬畝紅樹林濕地公園的順利建設。
決策層對于生態保護的思考,就在地方性人大一次開創性地實施決定權的過程中,得到有效實踐。從此,東寨港的紅樹林面積將更廣大,海口的空氣將更潔凈,海南的天空將更湛藍。這不僅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海南省實施綠色崛起戰略的一次生動實踐和有益探索。[page]
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
隨著《決定》的出臺,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總體保護和控制的范圍由原來的5萬多畝增至12萬多畝,并從此受到更嚴格的法律保護,成為一個永久性的措施。
“這就像在東寨港保護區之外罩上了一層更厚的‘保護衣’!”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辜繩福認為,《決定》將有利于加強東寨港生態保護,進一步減少對生態核心區的破壞和干擾,有效遏制保護區及周邊外圍濕地資源面積的減少和功能退化的趨勢,給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劃定生態紅線。這條紅線既是維護基本生態安全的安全線,又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線,也是實現東寨港保護區及其外圍濕地有序發展的保障線。
“建設紅樹林濕地的效益,會比現在的養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人大作出決定的形式進行保護,將成為一種生態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雙贏。”三江農場黨委書記林尤炎說。
“在這么大的范圍內,產業與民居交雜、現狀條件如此復雜的地區實施整體性保護規劃,還是第一次。”海口市規劃局規劃審查辦公室主任王恩曾覺得,《決定》有很大創新與突破,以前的東寨港保護區只能保護紅樹林及其生態環境本身,對周邊地區沒有約束力;而《決定》不僅進一步加強了對保護區的保護,更是對保護區周邊從產業到生活、從村鎮到居民都做了總體的保護規定。這將為恢復和挖掘東寨港片區的歷史文化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濕地農耕漁業生態環境,全面展示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的獨特風情,從而開展濕地生態休閑度假活動。
在三江農場上山村,今年50歲的黃文軍對農場毗鄰東寨港紅樹林片區的三江灣頗有感情,并對農場移交后的生態工程充滿期待。他說,如果生態恢復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一定越來越多,東寨港周邊村民們收入也會增加,跟著吃上“旅游飯”了。根據新出臺的《海口市東寨港旅游區總體規劃》預測,遠期東寨港有望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20萬人次—62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8億元—157億元。“這將成為海南生態省建設的一個經典范例,彰顯海口城市形象,打造海南又一個生態旅游名片,維護和提升國際旅游島形象!”王恩曾說。
為確保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保障,《決定》提出建立生態綜合補償機制,海口市政府將統籌協調東寨港保護區周邊居民的轉產、就業和安置,以妥善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問題,讓他們與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事業結成利益共同體。
“太幸福了!”在獲悉《決定》出臺的喜訊后,三江鎮茄苪村吉尾村小組村民柯芳霞高興地說,“這次退塘還林我拿到了7萬多元補助,讓我看到了政府保障我們農民利益的決心。我相信,以后紅樹林濕地擴大,會讓我們的環境和生活都變得更好!”(記者 單憬崗 李佳飛)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