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根4月16日電,“真的是不虛此行,一下車,嗅著青青的草香,吹著習習的山風,一路奔波的疲憊都一掃而光,真是太美了!”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吊羅山鄉響土村大叢村民小組,看著山里的美麗風景,來自??诘挠慰蛥谴貉喟崔嗖蛔∠矏傂那?,拿出手機、相機拍個不停。
這30名游客也是該村接待的首批鄉村游游客。
據了解,大叢村是吊羅山腳下毫不起眼的一個偏遠小山村,全村共30戶人家,村民129人。村莊沿河而建,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村舍多是竹木結構的棚屋,幾乎沒有“不透風的墻”。每逢雨季來臨,泛濫的河水就會將村莊淹沒。
為改變大叢村貧窮落后的狀況,2011年,瓊中縣計劃通過政府投資、村民籌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整村推進改造,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方面給予改造。但由于政府經費有限,村民也難以自籌經費,整村改造工作一時難以推進。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國90年代著名的改革理論家周瑞金從新聞報道中得知大叢的情況后,來到大叢村實地考察??吹酱髤泊迦蕴幱谌绱嗽肌⒙浜蟮臓顩r,他頗為震撼,決定把退休后在海南工作13年的報酬,共1200余萬元,全部用于大叢新村建設,幫助村民改變現狀。
現在走進大叢新村,房屋全部根據黎族古老民居船型屋樣式設計,屋頂為船篷型,加蓋棕櫚樹葉作為裝飾,正中為黎族民間傳說中象征吉祥的甘工鳥雕塑,墻壁上飾黎族大力神圖騰圖案,使得整個建筑充滿了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房間內配備了液晶電視、電扇、空調、衣柜、茶幾、席夢思床、木質長椅等家具家電。衛生間內熱水器、盥洗盆、洗衣機、可沖水廁所一應俱全;廚房內配備冰箱、抽油煙機、不銹鋼廚具等生活日用品,與現代城市家庭設施一模一樣。
在一天的行程中,游客們與當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娛樂,盡情地感受黎族的民族風情與美食。
“下一步吊羅山鄉政府將進一步完善大叢村基礎設施,提升大叢村旅游服務功能,以便更好地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及增收。”吊羅山鄉干部鄧啟文表示。 (洪寶光 黎大輝 朱德權 王積虹)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