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光旖旎的海口紅樹林旅游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深呼吸”。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
海南省海口市紅樹林鄉村旅游區自4月1日正式開園以來,憑借其獨特的生態景觀和濃郁的鄉村風情,迅速贏得游客和旅行商們的青睞,成為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亮點和瓊北旅游的新名片。
景區游客人數翻了幾番,淡季不淡了!
清明節景區門口車隊排了三四公里長,交警指揮不過來!
一個小攤賣椰子1天就能賣600多元,進貨都來不及!
連理枝漁家樂1天迎來100多輛車,許多游客想找吃飯的地方都找不到!
……
“我們的紅樹林旅游這下真的火了!”一一列舉完海口紅樹林鄉村旅游區的紅火景象,演豐鎮鎮委書記王康照笑得很開心。由于生態保護良好、環境優美、風光旖旎、開發合理,今年4月1日這個新旅游區開園后,生意一直火爆,自駕車不斷涌入,休閑棧道上游客絡繹不絕。多家旅行社借機推出多個紅樹林主題生態旅游產品,引來游客流連忘返,客流“翻著個兒往上漲”。
新景區——“不到紅樹林,不算來過海南”
“我是山東能源集團的,這次來海南旅游第一站就指定紅樹林景區。”游客孫小姐帶著一臉的滿意從景區出來,就拉著20多位同伴在景區門口照了好幾張合影。
雖然今天不是節假日,但景區游人一直沒斷過,不時有大大小小旅游車輛、私家車到來。在駛往紅樹林旅游區的路上,進出景區的車輛川流不息。除了“瓊”字頭的本地車輛,時不時還有“粵”“桂”“湘”字頭,甚至“京”“浙”“黑”字頭的車輛。
深呼吸、賞紅樹、扶欄走、觀魚游、拍靚照……在景區內的休閑棧道上,四方游人愜意地享受著遠離喧囂、親近自然的快樂,歡聲笑語不斷。
“清明節和五一節之間是傳統淡季,往年這個時候1天組團最多10來個人。今年翻了好幾番,周末可達到200來人!”說起今年海口一日游的熱鬧景象,海口萬眾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郭炬頗為驚喜,“這全因為紅樹林景區開園了。往年都是火山口和野生動植物園帶動紅樹林旅游,今年大家都奔著紅樹林來了!搞得淡季也不淡了。”
“不到紅樹林,不算來過海南。”棧道上,一位70多歲的游客一邊欣賞紅樹林,一邊給出極高評價。
農家樂——“吃貨”大快朵頤座座不空
金黃脆嫩的紅樹林本地鴨、酸中帶辣的糟粕醋、乳白噴香的沙蟲海白湯、翠綠動人的農家小油菜……一道道紅樹林漁家特色菜肴,讓各地“吃貨”們連連贊嘆不已,紛紛拿起手中的相機,不停地拍照上傳到微信中,“色香味俱全,味道真不錯!”從廣州慕名而來的“吃貨”王山立說。
“現在周末天天爆滿,數量翻了番;就是工作日的吃客也比以前要多50%以上!”今天中午,紅樹林景區邊上山尾頭村的紅樹林連理枝漁家樂餐館內,經理黃河一邊忙不迭地招呼川流不息的客人,一邊笑容滿面地回答著記者問話。他認為,是剛開業的紅樹林景區為自家生意帶來了旺盛人氣。
“本地鴨沒有了!”“菜沒有了,只有海鮮了!”說話間,晚到的食客被遺憾地告知,要品嘗本地鴨美食必須等到下一頓。游客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從紅樹林景區出來準備吃午飯,沿途問了幾家農家樂,本以為錯開了吃飯高峰期不用等,結果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答案。
黃河說,正考慮擴大餐飲區面積,招聘新的服務員,還打算新增10個房間,滿足不斷增加的食客需求,“現在總共30個餐桌,服務員25人,一到節假日桌子不夠,服務員也不夠!”
特產攤——主顧直奔主題銷路不斷
“不要小看我這小攤點,一天最多能賣1000多個本地鴨蛋!”景區所在的長寧頭村村民林茹和幾位鄉親看著景區越來越紅火,連忙開起了特產攤點:本地鴨蛋用托盤裝著,碼得整整齊齊;椰子壘在一旁,堆得像個小山包;還有香蕉、木瓜……“可好賣了,有時候椰子進貨都進不到!”
“來25個鴨蛋!”有游客遞上1張50元的鈔票,林茹利落地接過來,轉而奉上一盤鴨蛋。“我來東寨港,沖的就是這里的咸鴨蛋,順帶再看看新景區。”游客說。
“今天已經賣了320個咸鴨蛋了。”看著大桶里裝著的咸鴨蛋,和林茹一起的劉阿婆高興地合不攏嘴。記者算了算,她要到下午五六點才收攤,照目前速度今天她至少可賣掉400多個咸鴨蛋。
就這一會,三三兩兩的游客悠閑地蕩起樹蔭下的吊床,“來兩個椰子!”劉阿婆說:“周末生意更好,一天可以賣出100多個椰子,砍椰子砍到手麻!”
“目前,紅樹林生態游已成為我們海口旅游的核心產品之一。”海口市旅游委副主任蔣祖華說,目前該市旅游部門正在聯合各協會、旅游企業陸續推出融入更多新元素的紅樹林生態旅游路線。已有5家旅行社推出了紅樹林生態旅游線路,包括“瓊北自駕一日游行程”、“海口深呼吸”、“歡樂體驗自行車之旅”、“紅樹林濕地公園一日游”和“海口鄉村自駕游”等零距離接觸紅樹林的項目。
“我們都看好紅樹林旅游!”導游黃小香說。(記者單憬崗)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