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日,揚州瘦西湖二十橋景區人頭攢動。 新華社發(張丙濤 攝)
5月1日,一組延時攝影拍攝的五一當天的故宮“萬人涌動”畫面在網絡熱傳;小長假首日,杭州西湖景區迎來八方游客,斷橋景點,游人比肩接踵,只見人頭不見橋頭……五一當天,多地景區不出意外地迎來了游客高峰。
為引導、控制客流,不少景區已經提前推出了相應政策。但這些“精細化”管理能否帶領景區走出“人山人海”?
A
景區分流限流頻出“奇招”
“在節假日等出行高峰期,我們會通過網站、廣播、手機短信和景區大顯示屏,告訴游客哪個地方現在比較擁擠、哪個景區還有承載空間。”張家界旅游局局長丁云勇說。在他看來,信息公開是引導游客分流、避免發生擁堵很好的方法。
為了避免出現游人“一鍋粥”現象,不少景區都開始設定游客數量的最大承載值。在安徽黃山,從去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就開始施行每日最大承載量限定制度,且“限流”的對象不只是景區“大門”,景區內各主要景點也要“條塊化”控制游客數量。
今年“五一”前夕,武漢旅游業還率先出爐了全國首個旅游環境承載量標準規范,保障景區游客不再“超載”。標準中規定,景區游客量一旦接近最大承載量,景區和旅游部門要采取分流、疏導;若超過景區規定的最大承載量,必須限制游客入內。
一些景區還將游客數量“分小時”統計,隨時做出停售門票等調整措施。
B
“擋人潮”效果喜憂參半
丁云勇認為,要真正以降低節假日期間游客的絕對數量來實現“擋人潮”這一目的并不可行,面對“人山人海”的考驗,景區最應該做的,是在如何管控客流、提高旅游服務質量上下功夫。
“去年國慶黃金周,張家界一些火爆的景區,售票達到一定量之后,我們就采取了停止售票限流的方式。”丁云勇介紹。
但并不是所有的“擋人潮”措施都能獲得良好的示范效果。今年“五一”小長假前,河南嵩縣旅游局的一則“免票”優惠政策即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根據嵩縣旅游局發布的消息稱,從5月1日起至10月31日,該縣白云山、天池山、木札嶺和臥龍谷4個景區將對全國范圍實施免門票活動。為此,不少網民“不買賬”,并直斥這種分時段優惠不僅有失公平,且對限流實際意義有限。安徽大學旅游系副主任李經龍分析指出,采取部分群體免門票的形式,其實是侵犯了另一部分游客的旅游權利,這種強行分流措施的效果往往甚微,因為沒有從根本上分流游客的需求。
C
未來可探索推廣預約旅游
不少游客和專家認為,“人山人海”的背后是“扎堆休假”,其本質是全民帶薪休假尚沒有完全推廣落實,在此狀況下,公共節假日的“人山人海”必須依靠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和管控客流措施來應對。
“未來可以探索推廣預約旅游的方式。”李經龍說。他表示,去年出臺的《旅游法》已明確規定,景區接待旅游不得超過景區主管部門核定的最大承載量,那么景區一方面可以事先按照最大承載量放號,另一方面假日期間實時公布接待游客信息。
但李經龍也指出,目前國內整個旅游行業機制不健全、運行不規范甚至信用程度低的現狀,是景區、旅行社不敢貿然嘗試“預約旅游”的直接原因。“擔心游客‘取號’后不來,影響景區接待人數‘業績’,但這些可以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進行防范,比如黑名單制度、提前確認付款等方式。”
丁云勇說:“在限流之前,景區顯示屏要進行提示,流量已達多少人數、預計會在幾點停止售票等。同時也需要有一些人性化的考慮,比如遠道而來、已經訂好回程機票,又馬上要離開景區的游客,可以適當放開。”
(新華社合肥5月2日專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