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插一句啊,也要教育我們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講文明。礦泉水瓶子不要亂扔,不要去破壞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當地海鮮。”當中國駐馬爾代夫大使王福康說到中馬旅游合作時,習近平一番幽默的插話,引得全場響起一片笑聲和掌聲。(中國新聞網,9月17日)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丟、不任意刻劃……這些都是一位文明公民的行為。但現在很多人卻用不文明的行為破壞公共衛生,破壞景區壞境,給他人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樹立了不好的榜樣。今年中秋佳節之夜,海南三亞的市民、游客紛紛前往海灘賞月,然而中秋夜之后,海灘卻留下了人們制造的45噸垃圾,讓環保部門動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清理掃除。諸如此類的問題常見于報端,不論是刻字或是踐踏植物,破壞的是環境風光,丟掉的是文明道德。
很多年前就有報道稱,國外景點的提示語言有兩種,一種是當地語言,一種是中文。當然,中文出現在提示牌上,并不是因為中國的世界影響力逐漸增大,而是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困擾。類似“不要隨地吐痰”的提出牌是打了我們的臉,傷了我們的自尊,也讓我們反思國民教育的成果,我們國人的素質是否亟需提高。
帶走塑料瓶等垃圾對每個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很多人卻選擇順手丟下,即便垃圾箱只有數米之遙,也不愿移動雙腿去為環保盡一份力。國民丟垃圾不只關系了個人素質,更體現了社會文明。出國旅游,每一位中國人都代表了國家形象,一舉一動都要謹慎為之,若稍有差池,不只是個人丟臉,更會讓國民素質蒙羞。
習總書記教育我們公民到海外旅游講文明,雖說只是玩笑之語,但卻反映了當下部分中國公民文明的缺失。滑坡的道德需要用教育拯救,丟失的文明信仰需要用教育拾回,作為一名中國公民,要時時刻刻注意言行舉止,用文明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好道德的踐行者,不說為國爭光,但莫不要給中國蒙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