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進入百城百網“海南深呼吸”采訪活動專題
網媒記者被整片的玫瑰花吸引,置身于玫瑰花海中。(南海網記者秦彥攝)
南海網三亞9月26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 符玲)9月26日下午,由南海網主辦的“百城百網海南深呼吸”——2014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采訪團記者、編輯們來到花的海洋——三亞市亞龍灣玫瑰谷,網媒記者被一朵朵嬌艷欲滴的玫瑰和爭芳斗艷的月季深深的吸引,置身花海中,感受玫瑰谷發展生態休閑觀光集一體的現代高效農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所取得的成果。
適宜氣候+先進技術=香飄全國
9月入秋,北國的花草有些已經泛黃,就像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黃綠相間的外衣。而在三亞市亞龍灣玫瑰谷內是一片片盛開爛漫的玫瑰花,姹紫嫣紅。
亞龍灣玫瑰谷項目于2009年6月由上海蘭德公司啟動建設,規劃總面積2755畝,目前已種植玫瑰2000畝,2000多種玫瑰在這里靜靜綻放。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寒冷,無法種植玫瑰,玫瑰多依賴進口,成本過高。2008年,三亞熱帶玫瑰的種植成功,有力彌補了國內冬季玫瑰市場的缺口。
“真是太漂亮了,將來,我想和愛人來玫瑰谷拍婚紗照。”華聲在線媒拓經理高甜甜在玫瑰的海洋里開心地說。
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6月份至今,玫瑰谷景區每天平均接待游客2200多人。人氣爆棚,玫瑰谷還對景區內的鮮花進行加工,切割、拔刺、包裝,經過加工的玫瑰花主要通過航運銷往上海、北京等地的市場,供不應求。
玫瑰谷還與三亞蘭德國際玫瑰谷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提供新鮮玫瑰花,由該公司進行研發,生產出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香料、玫瑰養生產品、玫瑰酒、玫瑰食品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華龍網主管王梅說,這是她第一次看到如此大面積的玫瑰,而且還是在秋冬季。
網媒記者被整片的玫瑰花吸引,置身于玫瑰花海中。(南海網記者秦彥攝)
農業旅游+特色模式=共同致富
“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將傳統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我們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的轉型。”三亞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副總經理李永才說,目前主要發展鄉村旅游,收入以門票、玫瑰花衍生品銷售、婚紗攝影為主,效益可觀。
產業的發展最終是要反哺百姓。玫瑰谷堅持“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公司發揮技術和銷售渠道優勢,通過玫瑰工廠化育苗,與農民合作社和農戶緊密合作,帶領農民共走致富路。
“以前我就只是種地,每年收入大概才五、六千塊。”三亞玫瑰谷的博后村村民李大姐說,她現在進入玫瑰谷主要從事玫瑰花加工,每個月按時領工資,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擔心所種的農作物病蟲害及銷路等問題,現在一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
博后村的村民原本每年1000元/畝的土地產值不僅可以增長至每年3300元/畝的地租收入,一家兩口若在景區內就業,年收入有望達到6萬元。目前已解決當地農民288人就業問題,其中260人為40-60歲的農村婦女。
玫瑰谷現已種植的2000畝玫瑰中,分布在三亞市吉陽鎮、海棠灣鎮、育才鎮、天涯鎮的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1000畝。
農民合作社每畝種植玫瑰2500株,年產鮮切花約4萬支/畝,按均價0.8元/支計,年收入3.2萬元/畝。除掉相關成本,年純收入超過2萬元/畝。
據了解,公司統一提供種苗;為合作社和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公司定期派技術員和玫瑰農業110人員到合作社進行病蟲害預警、防治技術培訓,及時解決農戶種植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產出的玫瑰鮮切花統一使用“玫瑰谷”商標;發往上海蘭德花卉有限公司實行統一銷售。
“統一種苗、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散種植的經營模式,讓合作社和農民最大程度避免了風險。”李永才說。
網媒記者被整片的玫瑰花吸引,置身于玫瑰花海中。(南海網記者秦彥攝)
玫瑰名片+婚慶基地=風情小鎮
玫瑰,代表著美麗、代表著浪漫、更代表著愛。2013年7月18日開始,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將作為旅游景區正式接待廣大游客,完成從種植業到休閑旅游業的重大轉型,成為三亞城市的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玫瑰谷與三亞市推廣婚慶產業緊密結合,從婚紗攝影基地著手,把園區逐步打造成為三亞婚慶文化的重要基地,使玫瑰谷成為三亞城市浪漫形象的代言人。
作為全國冬天有玫瑰的玫瑰谷,還將增加種植食用玫瑰花茶200畝,加大玫瑰產品研發,滿足市場需求。將打造一個以玫瑰文化為主題,玫瑰產業為支撐,浪漫風情度假為特色,打造從玫瑰種植、休閑農業、玫瑰衍伸產品產業鏈到玫瑰風情小鎮。
三亞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玫瑰谷將傳統特色農業與現代旅游業有效串連,形成產業帶,促進農民增收,豐富三亞旅游產品,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穩步發展。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