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與“甜”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淋漓盡致地表現在海南吃水果上。
一般食物搭配,如飯后甜點,餐前開胃水果,都是建立在“咸”上的少許“甜”;倘若一直吃甜食,大部分人的口腔里會產生對咸食的渴求。唯有海南吃水果,直截了當地把兩種味覺摻合在了一起。
形式上,大致分為“鹽水浸泡削皮、切開的水果”,以及“調合(辣椒粉)鹽沾著吃”兩大類。鹽水浸泡的有菠蘿、菠蘿密、西瓜、荔枝等;青芒果、番石榴、冰糖桔等則直接沾鹽吃。于是海南大街小巷售賣,當地人家待客時,隨處可見鹽水浸泡水果,上水果配一小碟細鹽或辣椒鹽的現象。見怪不怪。
辣椒鹽其實是“辣椒粉+鹽”,小碟子盛了看上去更精致,簡單的水果立刻變得講究起來。
辣椒鹽調在一起或各分成小堆,如若來點酸梅粉,手拈片水果,各醮了調味扔進嘴里,酸酸的,甜甜的,辣辣的,咸咸的,同入口腔碰撞、溶解,刺激著味蕾,傳導到面部,表情也變得豐富有趣了。
其實我國許多南方城市,東南亞國家均有甜水果沾鹽蘸辣椒的吃法。既然是傳統,必然有它的科學道理。
人們開始總結和歸納,鹽水可殺菌,去除農藥殘留和人眼難以看到的污垢;鹽水泡剝開的荔枝可以降火;鹽水浸一下切開的蘋果和香蕉,可以緩慢氧化不至于太早變黃等等。
而菠蘿一削皮就被扔進鹽水長時間浸泡,原因在于鹽可以去菠蘿所含的堿。據說這種堿有少許毒,觸之舌頭發麻,多食舌頭、喉嚨發腫,影響食享。
但其實用鹽水浸泡水果的首要功效在于使帶酸味、平淡無奇的水果提振甜味,口感更佳。
因為物質必須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質是無味的,溶解度小于閾值的物質也是無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覺產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如呈現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質有較大的水溶性。
而味覺又能相互作用。研究發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呈味物質,適當調配,可使其中呈味物質的味覺更加突出;兩種呈味物質相互影響可發生改變,如吃過苦味的東西,喝一口水就覺得水是甜的。
如此看來,海南沾鹽蘸辣椒吃水果,主要利用了味覺相互作用的原理。(記者 劉貢)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