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活態”留住“鄉愁”
23日,陵水黎族自治縣第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正式表決通過《陵水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這標志著陵水正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以立法形式加以保護。
陵水有黎族人口20萬人,占54.9%;苗族人口732人,占0.27%;漢族16.79萬人,占44.7%。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陵水黎、漢、苗等各族人民留下了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黎族的紡織工藝、裝飾工藝、工藝美術、醫學醫術及苗族的染繡工藝等。
2008年,陵水開始啟動申報工作,黎族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南海珍珠養殖技藝、陵水黎族藤編技藝、黎族賽方言長調、疍家調、錢玲雙刀舞、陵水酸粉等已被評定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縣級保護項目有跳娘舞、苗族婚禮習俗等23項。
《陵水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涉獵很廣,包括保護范圍、工作職責、管理經費等等,并鼓勵支持和弘揚發展民間傳統文化,縣政府將建民族博物館,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整理、研究、展示和保存等工作。此外,獎罰是貫徹實施本條例的重要保證,為了規范有關單位、組織和個人行為,《條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縣實際,具體規定了獎勵和處罰的條款,使之貫徹執行更具有可操作性。
據悉,《陵水黎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后,陵水今年將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建設;結合本地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開發利用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紡織工藝品,弘揚民族特色飲食品的制作技藝,推廣黎族、苗族特色療法,錄制、編寫、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志書、宣傳優秀傳統文化。
陵水縣委書記王雄說:“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才能真正形成文化旅游產業,造福子孫后代”。陵水正立足于本土文化品牌的創建,積極推進“文化強縣”建設,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陵水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陵水“非遺”名錄
黎族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南海珍珠養殖技藝、陵水黎族藤編技藝、黎族賽方言長調、疍家調、錢玲雙刀舞、陵水酸粉等被評定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跳娘舞、苗族婚禮習俗等23項被列為縣級保護項目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