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國際旅游島”南海網衛星直播環島行走進瓊海(三)
瓊海潭門擺脫單一產業百花齊放漁家風情引游人無數
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瓊海市潭門鎮黨委書記龐飛在接受南海網專訪(南海網記者 劉思麟 攝)
南海網瓊海1月31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符玲 劉思麟 實習生 陳五男)“經過兩年的城鎮化改造,潭門鎮已經成為國內外的旅游熱點,人特別多,周末到潭門吃海鮮,可以說一桌難求。”1月31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五周年特別策劃——“直播國際旅游島”南海網衛星直播環島行在瓊海啟動。作為瓊海就地城鎮化發展比較有代表性的小鎮,瓊海市潭門鎮黨委書記龐飛在接受南海網專訪時,感嘆這種變化“天翻地覆。”
潭門擺脫單一產業百花齊放
潭門,這個位于海南省東部、自古就以漁業聞名的濱海邊陲,在這2年間,一躍成為漁業風情鎮,頗受游客歡迎。對于龐飛而言,這種改變在實施城鎮化建設前,他是想也沒想過。
龐飛介紹,未實施城鎮化之前的潭門,小鎮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沒有一條完整的街道,道路坑坑洼洼,漁港腥味熏天,本地的老百姓都怨聲載道,更別提吸引游客到這旅游。
2013年初,在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潭門僅用不到3個月的時間,本著“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鎮化”的原則,投入資金1.2個億元修成了潭門大橋,完善了供水、供電、道路、綠化、碼頭等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并對臨界外墻進行漁鄉風情改造,從而形成了現在別具一格、獨具魅力的南海風情小鎮。
城鎮面貌華麗變身后,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也不一樣了。”龐飛說,兩年的城鎮化,把潭門由單一的海洋漁業生產,轉為多元化的產業模式。隨著海洋漁業的做大做強,旅游業、工藝品加工業、餐飲業、文化產業等也開始百花齊放。
觀念改變在家門口做生意
在龐飛心里,讓他倍感欣慰的除了潭門的經濟發展,還有老百姓的觀念轉變。“之前我們的老百姓除了當漁民,還有就是當農民,年輕一點都早早外出打工。但就是這兩年,大家突然覺得家鄉發展好了,根本不需要出遠門就可以賺錢,開漁家樂、賣工藝品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實施城鎮化后的潭門,新增就業崗位達1.7萬人,吸引1.1萬本地人員從外地回流到當地就業。貝類工藝品商店從寥寥無幾增加到430家,成為國內最大的貝類工藝品加工生產交易中心之一,不少工藝品還遠銷東南亞。
濃郁漁家風情引游人絡繹不絕
對于致力打造漁業風情小鎮的潭門鎮而言,建筑特色也是重中之重。南海網攝制組也走進潭門鎮的鎮墟,感受小鎮的風情。
現在潭門街道兩旁,常見船木色的燈桿上吊著一只只圓形燈籠,一溜排過去的路燈仿若一根根桅桿,在瞭望著大海。小樓房墻面上常掛著一個個富有漁家風味的物件:船舵、救生圈、船漿、鐵錨、貝殼、龍蝦、水鳥……樓房的頂上同樣也漁家風情濃郁,有老舊的小木帆船、船舷欄桿、鐵鏈、船篷,甚至有的房頂還被修成了燈塔的樣式。
如今,每天慕名到潭門旅游的人絡繹不絕,日均接待游客人數達4000人次,周末時超過1萬人次,最多的一天超過4萬人次。“游客到潭門可以吃海鮮,喝咖啡還可以聽老船長講潭門人的闖海故事,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他們覺得很有趣,”龐飛如是說。
潭門將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據統計,2014年,潭門社會生產總值達到30個億,相比2012年增長了2倍多。2014年潭門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2萬元,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萬元。
對于潭門未來發展,龐飛認為還是要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將進一步統籌打造多畝、福田、草塘、潭門、日新等村莊,把潭門再改造升級,致力將其發展成為更具實力的漁業風情小鎮。”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