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城島居民舉行傳統的賽肥雞比賽。本報記者 宋國強 攝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實習生 林芷如
“聽說海南的公期很有名,今天我特地讓朋友帶著我一起去看看熱鬧。”3月7日,來自廣東的游客關程勝跟著海南的朋友一起,準備到定安體驗當地農村的公期。
隨著自由行時代的到來,和關程勝一樣,很多外地游客都將體驗各地民俗活動當做一次新鮮而重要的旅行經歷。這些傳承了當地悠久文化的民俗活動,更能讓游客們感受到一個特色鮮明的海南。
豐富民俗逐漸引來游客關注
3月5日,正月十五元宵節,華燈初上之時,瓊海市博鰲鎮樂城島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各家各戶的人們正忙著把自家的煮好肥雞擺出門口,準備迎接評委。樂城島的元宵節在瓊海一帶頗為著名,這里除了會舉辦一系列的瓊劇、鬧八音、游神等活動外,肥雞賽也是其中一項極具特色的活動。
而在距離樂城小島100多公里的海口瓊山區府城鎮地區,在這一天的下午也已經進入鬧元宵狂歡的前夕。這天下午3時許,這個地區的中山路、朱云路、忠介路等幾條主要路段張燈結彩,擺滿鮮花,“裝馬匹”民俗巡游活動拉開序幕。晚上,人們涌入這里,手拿鮮花,參與一年一度的元宵“換花節”。
在海南,這樣的民俗活動十分豐富。換花節、吃公期、賽肥雞、龍舟賽、三月三……這些自古便流傳至今的民俗節日和活動,一直以來都為島民們所珍視。而隨著海南旅游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的涌入,海南的這些民俗活動也開始引起了旅游業界和游客們的關注。
“這幾年,很多從電視上、網絡上知道樂城肥雞的游客都打電話給我,要來我家看肥雞,嘗肥雞呢!”已經連續十多年奪得樂城“肥雞賽”桂冠的居民馬振秋現在儼然已經成了名人,每逢元宵節,他家里總會迎來眾多外地游客,到此體驗樂城最為地道的樂城元宵節。
同樣在瓊海,嘉積鎮的古老街道——溪仔街也在今年憑借著元宵燈會,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市民到此。在融入了旅游元素后,這條嘉積鎮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街也開始煥發出新的活力。
除了海口府城的“換花節”吸引了近30萬的游客和市民外,今年的元宵節,三亞的鳳凰花海也應景地舉辦了“換花節”。當傳統的民俗活動和新興景區碰撞,便產生了令人驚喜的反應。元宵節當天,鳳凰花海的“換花節”吸引了眾多的單身男女參加。
民俗活動能為當地吸引眾多游客
“民俗由于是一種文化傳承,與現代社會有不合拍的地方,以前被貶損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近年來,隨著旅游文化的重視,民俗中傳統文化積極的一面被發掘出來,民俗對于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展示本土文化內涵,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了一種文化旅游資源。”在海口經濟學院人文與經濟研究院教授劉荊洪看來,中國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園數不勝數,許多已經消失的民俗事項在進行文化挖掘、策劃、包裝后,往往能夠成為動態性、參與性、趣味性很強的民俗文化生活旅游產品。這樣的經驗,在海南一樣適用,“我是外地人,也參加過換花節活動,就覺得很新鮮,也有積極的象征文化意義。傳統的換香能夠演變成換花,一是說明優秀的傳統文化民俗可以傳承,二是說明根據現代安全的需要可以改良,三是說明傳統的民俗可以憑借象征文化吸引中外游客。”
劉荊洪認為,傳統的民俗活動能夠為當地吸引數量眾多的游客。“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等,在節慶期間能夠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劉荊洪舉例道,“我去澳門旅游,發現流動性的民俗文化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我一打聽,每天都有幾十萬的游客前往澳門,很多是沖著民俗旅游去的。又比如貴州旅游十分發達,這與傳統民俗旅游的節慶活動都有著密切關系。”
發展民俗旅游需要統籌考慮
對于如今傳統民俗已經引起業界和游客關注,海南知名文史專家蒙樂生表示,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然而,他也指出,政府在將游客引向這些民俗活動時,也需要事先做好統籌考慮。
蒙樂生認為,由于參加民俗活動的人數眾多,很多活動又都是在鄉村舉行,因此,進行相關的前期人數預測、線路指引圖、道路疏通、安全保障等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我曾經下鄉去吃公期,在路上就被堵了兩個小時。”
在接受《旅游周刊》記者采訪時,海南省旅游協會秘書長王建生也表示,要將游客吸引到鄉村體驗民俗活動,得提前做好宣傳造勢工作,“市場需要提前預熱”。同時,還需要對這些民俗活動按照旅游節慶活動進行旅游化改造,“節慶活動是個吸引平臺。但是通過這活動把客人吸引來后,客人怎么吃、住、游、玩、購都是個問題,必須要有相應的配套。這其中就包括道路的指引甚至公廁等這些問題都要考慮到。我們不僅要把客人吸引過來,更要把客人留下來。”另外,對人的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鄉土民俗活動,主角還是老百姓。所以需要對村民以及地方干部進行相應的培訓”。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