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中山路騎樓老街。 本報記者 張茂 攝
在經歷了長期的湮沒之后,曾經見證了海口商業繁華的海口騎樓老街區被慢慢逐一修復。經過對騎樓建筑的修復和文化的挖掘之后,騎樓老街仿佛又回到了它們的鼎盛時期,從歷史的煙塵中走了出來,再次鮮活起來。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實習生 林芷如
白色雕花的窗欞、彩色的南洋玻璃、門楣上清晰的老字號……3月15日下午3時許,漫步于海口市中山路騎樓老街,來自湖北的游客晨晨拿起手中的相機,細細品味著這條騎樓老街的每一處動人之處。
2009年,海口老街榮膺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后,她所具有的文化旅游價值更加難以估量,無論是政府、商家還是市民,都期盼著這里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海口旅游的一張名片。這其中,新業態的培養,則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新業態發展成必然趨勢
內庭別有洞天的“自在咖啡“、宣傳船木藝術的“老船長”、專賣古玩玉器等珍藏品的“瓊藏閣”,專注于本土文創產品的“哆咪人”、傳承和展示炭畫工藝的“炭畫世家”……沿著中山路騎樓老街一路走去,以往眾多的燈具店鋪如今已經被一家家頗具特色的店鋪替代,往日嘈雜喧鬧的街道變得恬靜許多。在這一帶熱鬧街市的包圍中,這一條騎樓老街似是另一處辟出來的“桃源”。
作為海口騎樓老街區最早“回歸”的中山路,新業態的培養已經歷時兩年多。如今,中山路已經匯聚了多家旅游紀念品店、南洋風情咖啡屋、各類文化展館等。
在這條老街上經營了10年的燈具店后,陳永強在中山老街迎來新改造之后,看到了無可逆轉的業態轉變趨勢,把自家的燈具店關了門,在老街上經營起了咖啡廳。雖然目前老街上依然存留有幾家燈具店,但由于眾多新店鋪的入駐,老街的業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一名知情的老街店鋪主人透露,幾個依然維持著老本行的燈具店店主也已萌生了轉行或者退出騎樓老街的想法。
除了傳承騎樓老街傳統文化,培養新業態,海旅集團以及海口市騎樓辦也積極舉辦各類藝術文化交流活動,以期在此營造藝術氛圍,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和商家的關注。
人氣不足定位不準困擾發展
雖然隨著眾多新店鋪的入駐,海口騎樓老街的業態已經朝著旅游化的方向邁進,但由于種種原因,老街的人氣依然不足。
“我們現在都是在虧本經營中。”陳永強無奈地笑著說。這樣的經營困境困擾著眾多騎樓老街商家們,對他們來說,目前正處于艱難的堅守期。
“我覺得現在騎樓老街的文化挖掘得還是不夠,因此還是很難吸引來游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街店主表示,目前老街雖然已經引入了眾多新業態商家,但很多商家與老街的文化特色并不貼切,店鋪的經營品位也不夠高,“有些商家還整天用大音響放著流行音樂,我覺得這樣很不符合騎樓老街的定位。”
“要想留著游客,讓他們充分了解老街的歷史和故事十分重要。但是目前老街在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好。”“哆咪人”的主人谷春剛認為,老街應該加強在文化展示和講解方面的工作,讓游客對老街有更深的了解。
仍需進一步挖掘老街文化
海口經濟學院教授劉荊洪指出,海口騎樓老街依然存在經營管理松懈與文化管理不善、缺乏騎樓文化內涵的挖掘、缺乏科學的衛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對于騎樓造型與其中的商鋪經營,劉荊洪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表示應當充分挖掘騎樓文化內涵,將騎樓作為海口的核心人文景觀進行打造,“騎樓的造型要符合當年的建筑風貌,在材料上、建筑上與當年保持一致。騎樓的店鋪經營內容最好也要與當年一致,例如當年騎樓有個照相館,那么,里面的照相設備最好用老式照相機,推行黑白照片,讓中外游客來照特色照片。當年的店員穿的是民國服裝,現在也要給予恢復。一旦騎樓成為核心景觀,那么游客會日漸增多。”他認為,當游客增多后,便會帶動騎樓老街周邊街道的發展,推動這一帶旅游與商業的繁榮。
而同濟大學建筑成規學院教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由于業態的調整涉及到產權、居民利益、業態效益和其他深層的原因,海口騎樓老街要完成業態調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阮儀三認為,如果在老街上,皮鞋店、服裝店、旅游用品店的紛紛開張,這些并不能代表文化。他表示,歷史文化名街首先就是歷史和文化,政府應該優先考慮讓那些有文化品味和內涵的文化藝術機構、畫廊、古玩、小書店等進入,文化和業態調整工作應逐步吸引相關的人員和機構,保留傳統,恢復傳統。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